清晨,你的舍友刚刚醒来,却对你摆着一张臭脸默不作声,平时温言细语的TA突然用不耐烦的语气摆着手说,“别烦我。”
面对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会开始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为什么TA要对我摆臭脸?别紧张,这或许不是你的问题,而是TA的“起床气”来了。
“起床气”其实是一种通俗的民间叫法,本身不是一个科学名称。从字面意思解读,“起床气”就是由于起床而发作的生气易怒的状态。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些脾气差的人才会有的表现,因为本身就易怒,恰好起床没睡醒,可不就是撞枪头上了嘛。但实际上所谓的“起床气”却是因为睡眠而引发的暴躁情绪,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原因。
为什么一觉醒来会生气?
有人说,“起床气”就是没睡好或者还没睡饱就得醒,心里有气没处撒呗。没睡足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处于青年阶段的我们需要每天睡七八个小时左右才能获得充足的睡眠时长(当然这个因人而异)。但睡眠时长不足不是唯一的睡眠原因,还可能是因为“苏醒时间”和“入睡时间”选择不对。
建立在睡眠测量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医学对睡眠的认识更加深入,发现人类夜间睡眠并不是一个“闭眼-睁眼”的简单过程,而是由一个个的睡眠周期组成,每一个睡眠周期由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两个部分构成。NREM和REM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两种睡眠期循环往复。
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即慢波睡眠或安静睡眠,它包括四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和深睡期。阶段1是睡眠的开始,此时脑电波中的波逐渐消失,出现一些不规则波形并混有小振幅波,人们会有昏昏欲睡感觉。阶段2属于浅睡阶段,此时脑电图不时地出现一种特殊的纺锤波,波幅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形似纺锤。阶段3和阶段4是沉睡阶段,此时脑电波频率明显变慢,人们不易被叫醒。
快速眼动睡眠期即异相睡眠或积极睡眠。在这段时间里,脑电活动很特殊,看起来不像是睡眠脑电图,倒更像是处于清醒状态,躯体同时表现出心率增加、血压波动升高、肌肉紧张度下降及连续眼球摆动。平时最熟悉的梦也大多发生在这个阶段,如果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将人唤醒,人便能够清晰地记得梦的内容,同时也更当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失控等表现。所以,如果需要醒来的时间刚好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就容易出现“起床气”啦。
另外,如果生物钟不规律,早晨突然醒来或醒得太早会带来“睡眠惯性”。“睡眠惯性”指的是刚醒来到完全清醒之间,有段迷迷糊糊的时间。醒得越猛,睡眠惯性越大。尽管我们感觉自己清醒得挺快,已经睁眼从睡眠模式转换到了清醒模式,但实际上这是假象。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有时候早上醒来,尤其前一天比较累的时候,刚醒来时会有一瞬间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今天是周几,需要等一会儿才“意识回笼”。这是因为我们脑干中的觉醒中枢(脑干是负责基础生理功能的脑组织)会在瞬间被激活,但我们的大脑皮层区域,尤其是前额叶皮层(与制定决策和自我控制有关的大脑部分)却需要多花一点时间才能启动。所以,在身体逐渐适应的时候,某些人容易情绪低落或是难以控制自我情绪,就会不由自主地将“起床气”发泄在其他事物上。
当然,如果被唤醒的方式不够“温柔”,人们也容易变得烦躁易怒。比如假期在家想好好休息一番,却被家人打扫房间和反复开关门的声音吵醒,或者直接夺走温暖的被窝,任谁都想怒吼一句“怎么放假了也不让我睡到自然醒!”或者,当睡得正香时突然被一阵刺耳的闹铃声惊醒,脾气再好的人也难免在心底烧起无名火,容易出现“起床气”的情况。就像你手机上的闹铃,有些闹铃一听到就觉得心跳加快,进而对闹铃的声音产生反感,哪怕这是原来非常喜欢的一首歌;但有些闹铃却能够让你“心甘情愿”地起床。
对“起床气”,我们能做什么?
看起来“起床气”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对它做点什么呢?除了情绪对自己身体的影响外,身处集体生活的我们,也可能会因为“起床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你被这个问题所困扰,那么接下里的内容值得你好好看看。
如果你自己是有“起床气”的人,那调整睡眠时间和唤醒方式或许可以帮你减少一些“起床气”。但如果你周围有“起床气”的人,除了唤醒方式的调整外,情绪方面的理解和回应也很重要。
调整入睡时间
根据睡眠周期理论,成年人平均每夜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 90-110 分钟。按照“入睡时间+7.5h=苏醒时间”的公式可以倒推入睡时间,加入我明天需要在七点半醒来赶早八,那么我大概需要在今晚十二点入睡。因为我平时一般需要10分钟进入睡眠,所以今晚最好11:50就开始闭上双眼,准备入睡,这样能让我明天醒来时避开快速眼动睡眠状态,拥有更好的苏醒状态。
但说到底这只是一个理论推理,在不同人身上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睡眠周期就能差出不少。但你可以按照这思路来找到自己最舒适的睡眠、觉醒时间,以此来知道自己的睡眠周期。
调整唤醒方式
形成较为规律的作息后,选择更加“轻柔”的唤醒方式使得自己从睡梦中清醒。比如可以慢慢地拉开床帘,或者打开一盏小灯,借助光线叫醒自己的身体(当然这部分可能更依赖于周围人)。同时起床铃声也可以选择相对较为轻快的节奏,不要选择太过炸裂或是惊悚的音乐,否则醒来的一天都不好受。
多点相互理解,多点情绪回应
如果你在某天醒来感到自己“起床气”很严重,除了放任自己的情绪流动之外,别忘了告诉周围人一句“别理我,我有起床气”,并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言语冲突,减少误会和自责。
如果你周围有人“起床气”,“别理TA,TA有起床气”这样的描述并不能让对方感觉更好,反而会进一步刺激情绪。所以,就像平时回应对方的负面情绪一样,这时候也需要周围人对TA多一点情绪的包容和回应,给TA一点空间。
参考文献:
[1] 十七年渡.起床气从哪里来[J].科学大众(中学生),2014,No.765(06):49-50.
[2] 秦寅天. 睡眠周期与健康[J]. 健康大视野,2018(23):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