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当我们在说MBTI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发布日期:2023-03-10    作者:汪龙佳/文,徐菲/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2022年MBTI人格测试爆火,一度成为很多人的社交名片。MBTI人格测试又称十六人格测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用外向/内向、感性/理性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由对立的两极构成)来判断一个人的思维性格,最后总结为16种性格特质。


 


 

其实早在1962年,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就由Myers & Briggs 母女俩编制问世,是以心理学家荣格所创立的心理类型理论为基础编制的一个人格自陈量表。至今,该量表历经多次修订,日趋完善。

 

笔者找到测试链接,做了一半之后却毅然选择了放弃,因为即使答完这些题——对于我来说——收获的也只是四个毫无规律的字母。



但有很多网友在做完100多道测试题后,热情分享自己的人格特质是什么,甚至伴随着许多表情包的产生。

除了MBTI测试,还有经久不衰的星座学说,每年度的网易云总结报告,性格主导色……这些“标签化”的活动,将信息互动、人际互动、群体互动整合在一起, 以分享、协作、交流为方式,使网民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呈现的同时也实现了身份认同。

 

1、MBTI测试为什么这么火?

 

因为它很强的社交属性和话题特性。这样的特性使得MBTI测试容易扩散,人们在“晒”测试结果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晒”自己,在塑造自身形象的同时也对他人有了更多的认知和了解。

 

归根结底,这是一种新时代的社交需要。记住朋友的MBTI,按照MBTI去匹配伴侣,成为了一部分人新的社交礼仪。

心理学家做过的很多实验表明:在天性之中,人们总是期望得到熟悉的或相似的东西。当发现自己暗恋很久的男生居然也是INTJ,忍不住就会在其朋友圈下面评论道:“好巧!你也是INTJ!”一来二去,这种相似感、熟悉感很可能成为拉近两人关系的重要契机。



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讨厌的人也是相同的INTJ,那可能只会翻一个白眼,“怎么我和他还是一种人?”当然这就是另一种结局了。

 

2、MBTI测试到底准不准?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这个效应我们本周已经反复提及,可参考前文了解详细内容)。当测试爆火之后,有网友大胆开麦道:“用16个枚举值去给70亿人的人格表现做分类,不粗糙才是见鬼了。”是啊,用70亿的数字除以16,基本上平均4.375亿人共同拥有了一种性格特质,确实信度较低。

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同学认为测试结果挺符合自己的。“你胡说!我说准就准!简直就是我本人灵魂写照!”“作为一个INFP,我必须得说,这是第一个把我把我的一些离经叛道的深层想法都说准的东西,比我看全面的星盘都准”“同学的也都挺准的 很符合ta表现出来的样子”……当然巴纳姆效应、波丽安娜效应在其中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所以,你说MBTI准吗?从个人感受来说它是准的,从个体差异来说,它又是不准的,准与不准,看你想要相信什么。

 

千人千面,MBTI测试只有十六面,所以相信也好,质疑也罢,都不要忘记自己的这个星球上独一份的存在!No one can judge you!


参考文献:

1.蔡华俭,朱臻雯,杨治良.心理类型量表(MBTI)的修订初步[J].应用心理学,2001(02):33-37.

2.杨萍.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网络社交中的自我呈现与身份认同——从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说起[J].新媒体研究,2018,4(05):29-31.

3.王同斌.“巴纳姆效应”下医学生心理现象的应对机制研究——以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