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你知道你的性格主导色吗?

发布日期:2023-03-08    作者:汪龙佳/文,栾雅喆/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每隔一段时间,社交媒体上就会流行一种“测试”,从对自己“前世”的窥探,到自己的性格构成,每每推出,便会成为刷屏的存在。2021年夏天,一个性格主导色测试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病毒式传播,该测试主要是通过8道具备声音、图画的选择题来显示人的性格主导色。一时之间,参与者众,朋友圈出现了粉+金、金+紫、粉+紫等各种结果,可以说是五彩斑斓,笑声一片。


  其实很多朋友也不过是图一乐,但是测试之后却往往会觉得这个结果还蛮符合自己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巴纳姆效应在起作用!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这源自著名杂技魔术师肖曼·巴纳姆在公开自己魔术表演奥妙时的小结,他之所以广受观众喜欢是因为节目中安排了每个人都喜欢的一般性成分,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1948年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一项专门试验,证明了这种普遍的心理学现象。他对学生进行一项人格测验,并根据测验结果进行分析。测试后,学生对测验结果与本身特质的契合度评分,0分最低,5分最高。

事实上,所有学生得到的“个人分析”都是相同的,内容如下: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怎么样?看完之后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些语句描述的就是你自己?受试者是认为的,所以结果平均评分为4.26,也就是说,大部分受试者都认为这些描述与自己的特质非常契合。不过这些描述却只是研究者从星座与人格关系的描述中搜集出的内容。从描述中也可以看到,很多语句是适用于任何人的,这些语句后来也以巴纳姆命名为巴纳姆语句。


  那么回到这个“性格主导色”测试中,大家愿意相信并分享其结果一般来说可能有以下原因:


社交需求

一次成功的产品设计应该是让用户主动地为其做口碑营销,而不是依靠做广告的方式传播,这是因为人是“社会人”。人都有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欲望,而“性格主导色”一般使用的都是较为褒义的词语,谁会拒绝说自己好呢?(坚信的眼神)何况还有这样一句话,“也就是说,在中国每x个人就会有一个喜欢你”,又有谁不想被大家喜欢呢?(更加坚信的眼神)通过这个分享,来赢得大家的点赞和评论,在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人际关系。

自我暗示

在我们看了这个分析后,会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其带给我们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可能会导致我们在行为时不自觉地按预测结果去做,于是行为结果就与预测结果相符,也就导致我们更加相信其预测,下一次还倾向于预测结果,而落入这个闭合的循环中就会导致我们越来越相信这种类型的测试。


使自身的行为得到“合理化”解释

这具体表现为当我们遇到挫折后,可以利用测试结构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合法化,以求得心理上的支撑与行为根据。比如说,经测试“你的特质是:绚丽夺目的晚霞”,于是当有人说你太过张扬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安慰自己:因为我绚丽夺目、自带光芒,这是性格注定的,姐就是女王!


或许还能收获一个对象

“性格主导色”测试中还有更奇妙的一点是,会标明“这些颜色会被你吸引”。当你快乐地做完测试后,发现女神也做了这个测试,你点进去她的结果一看,发现你和她互为“这些颜色会被你吸引”。这能不激动吗?四舍五入就是你吸引她,她也吸引你啊!恐怕你只想说:“缘,妙不可言。”
所以说,巴纳姆效应既有其拉近社交关系的有利面,也会成为人们自我暗示和安慰的保护伞,归根结底,还是要理性地看待这些测试的结果。毕竟,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是自己!

 

参考文献:

[1]彭梓林.大学生星座相信程度与巴纳姆效应关系分析[J].校园心理,2014,12(03):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