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谨慎使用“善意的谎言”

发布日期:2023-02-24    作者:马雨豪/文,王逸青/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育不能撒谎。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除却因为坏心思而故意撒谎,这是一条绝对不能违反的规则吗?如果撒谎对对方更好,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甚至应该撒谎呢?有时候,生活似乎不能缺少这种“善意的谎言”。


   虽然如此,选择善意的谎言依然要慎重。为了方便探讨,本文以亲密关系中的谎言为例。比如说,一名异性同学要跟你谈事情,为了节约时间你们决定共进午餐来讨论。而你的对象最近心情不好,你怕TA误会,就说是跟同性吃饭。结果,好巧不巧,TA在食堂看到了你们两个一起吃饭聊天,瞬间大发雷霆。在这个故事中,你似乎是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结果真的更好了吗?这个过程出了什么差错?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什么是善意的谎言。有时候,你觉得这个谎言是为了对方好,比如上述的例子中,你似乎是为了照顾对象的情绪而说的谎。你的内心可能是这么想的:要是跟TA说我跟别的异性吃饭,TA肯定要生气,我又得解释半天,真麻烦;不如撒个谎应付过去吧。看起来这是为了对方好,但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你更多的是利己,而所谓的“善意”只是你自我安慰的说辞。一篇研究也认为,说谎者会比被说谎者更认为这个谎言是利他的。


   退一步讲,即使你的谎言真的是出于善意的,也不意味着撒谎就是更优的答案。撒谎,即使是出于善意,也依然有许多的副作用,并不利于你与TA之间的亲密关系,甚至会弄巧成拙,造成裂痕。
首先,撒谎是会传染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对对方撒谎,对方也会更倾向于对你撒谎。就像事例那样,你的确对你的对象撒谎了,并让对方心存芥蒂。这样一来,如果下次对方也遇到相同的情况,TA也更倾向于这么做——毕竟,你当时就是这么对TA的。这很合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其次,撒谎是会“适应”的。虽然你一开始说的是善意的谎言,可你还是会有些抵触,毕竟这是撒谎而非坦诚。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实验,最终通过fMRI 大脑扫描的图像显示,当人为了个人利益说谎的时候,杏仁核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感觉,限制撒谎的程度。但是,大脑会 “适应” 说谎行为:第一次说谎时,杏仁核的活动会非常强烈,说明此时大脑对谎言非常敏感。而随着实验的进行,如果一个人不断撒谎,杏仁核的反应则会逐渐减弱。一旦形成了这类习惯,你甚至会不自觉地在生活中撒谎,那时你的谎言就可能毫无善意可言了。


 

仅仅从好处出发,似乎很难权衡究竟该不该撒谎。善意的谎言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毕竟是谎言,也有其坏处。那么,我们不妨换一个视角,从哲学层面来反思这个心理学问题。


   该不该说善意的谎言,可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对方是独立的、自由的人,你没有资格以自己的主观见解来为对方决定什么是好的,因此你必须要坦诚;一种是家长式的观点,认为你可以考虑什么是对对方好的,如同家长为其被监护人决定事情一样。虽然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但我个人认为,我们应当尊重对方作为独立的人。当对方向你展示新买的衣服好不好时,很显然,TA不是需要你作出评价,而只是想要你的赞同,因此你可以选择一种善意的谎言来回应TA;然而,如果对方认真地询问你的意见,你就不应当像一个家长考虑自己的孩子一样,认为“直白告诉TA真相会让TA伤心”,从而说谎。相反,你应当如实地说明你的意见,因为TA有权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同样,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我说谎就是对对方好。有时候,对方更需要的是真实,是信任,而不是你所谓为了避免麻烦而撒下的“善意的”谎言。


 

综上所述,我认为,善意的谎言并不是一个万能的借口。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直白地说出心中所想吧。两个人之间如果都无法坦诚相待,那么亲密关系也很难继续发展。一个良好的亲密关系,还是应当更多地建立在真实上。所以,小心说出“善意的谎言”,更不要以此为利己的借口。

  

参考文献:

[1] Kaplar, M. E. , &  Gordon, A. K. . (2004). The enigma of altruistic lying: perspective differences in what motivates and justifies lie telling with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1(4), 489-507.

[2] Garrett, N., Lazzaro, S. C., Ariely, D., & Sharot, T. (2016). The brain adapts to dishonesty. Nature neuroscience, 19(12), 1727-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