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睡一会儿,睡一会儿说不定就更有精神了!”
“这局游戏马上就结束了,打完这局游戏我才更有精力去好好学习”
“下次一定,下次我一定给山大心理的文章点个赞!”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骗”自己的经历?对此,想必大多数人都是肯定的答案。由于普遍存在的惰性,很多人都喜欢通过自我欺骗来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进行自我设限和解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以减轻自己内心的负罪感与痛楚,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
所谓“自我欺骗”,是指一个人使自己相信了一个与自己已相信的观念相违背的观念。细细想来,这个定义似乎有些悖于逻辑:一个人难道可以认为某个观念既是正确又是错误吗?即使一个人进行自我欺骗,那么这个人又是如何维持住这种认为某个观念既是正确又是错误的矛盾、不平衡状态呢?
Greenwald(1997)等人对此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们认为,自我欺骗是知识的避免或正确信息的规避,人们在脑海深处其实是准确区分正确观念和错误观念的,但是人们会本能地加工这些带有偏见的信息转而认为错误观念是正确的。就比如例子当中再玩一会儿就去学习的例子,明明我本就知道我的自控力并不算太强,等游戏结束后并不一定能立刻去学习,可是我依然会用这个理由成功“说服”自己,正是由于我的大脑优先加工令我感到愉快的信息(即玩游戏),从而忽视自控力本就不强的事实。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数心理学家和人们通常都相信,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是通向幸福和成功的必要前提,一个适应良好的个体应当对自我有着正确的认识,而那些头脑中长存错觉,甚至常常进行自我欺骗的人往往容易受到心理疾病的侵扰。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是,当我们遇到人生中巨大的压力事件的时候,适当的自我欺骗往往起着相当正面的作用。许多研究都发现,在准备克服人生压力事件的时候,适度地进行自我欺骗能够让自己更有信心、更有勇气去行动,也更容易获得更加理想的表现。此外,适度的自我欺骗也提高了个体对于压力事件的适应力,更容易建构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可能会与周边存在的压力显得格格不入,但在必要的时候真的能够成为支撑一个人度过人生难关的巨大精神力量。
同样,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自我欺骗是有损于幸福和健康的,那些常常妄想自己拥有非凡能力的人绝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在自我欺骗下,人们很容易做出伤人又伤己的决定。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承认自己对自己说的慌,正确面对自我欺骗这件事呢?
有人说,当你意识到自我欺骗的存在,并努力思考该怎么摆脱自我欺骗的时候,你就已经在自我欺骗之外了。当我们脱离出自己,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时候,就能更清晰地理清事情之间的责任,这样才不会为了满足自己想要多睡一会儿的真实愿望而编织一个美好的谎言,才不会为了满足自己想要多玩一会儿的真实愿望而给自己添加一个不切实际的理由。此外,小编还想说的是,在人们面前展示脆弱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但却是一件需要极大勇气的事情,希望我们都能携有巨大的勇气,撕破自我欺骗的虚假面具,勇敢面对真实的挑战。
直面自我欺骗是一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当我们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世界就会给予我们更多认识自己的机会,而不是被生活裹挟而不自察,浑浑噩噩了此一生。
参考文献:
[1]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Volume 57, Issue 18. 1960. PP 588-595
[2]Greenwald, A.G. (1997). Self-knowledge and self-deception: Further consideration. In M.S. Myslobodsky (Ed.), The mythomanias: The nature of deception and self-deception(pp.51-72). Mahwah, NJ:Lawrence Erbalum Associates.[3]Schaufeli, W. B. (1988). Perceiving the causes of unemployment: An evaluation of the Causal Dimensions Scale in a real-life situ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2),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