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你变了真的是你变了吗?

发布日期:2023-02-15    作者:廖雨娴/文,赵紫茉/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你怎么变得这么叛逆?”

 

这句话对每个人来说大概都不陌生,或是亲身经历,将其当作耳旁风置之不理;或是在旁围观,感慨父母对孩子的无奈和忧心。百度百科中对“叛逆期”的定义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做小孩,而是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持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曾经思考过,“叛逆期”的出现真的是因为我们变了吗?

 

儿童时期的我们以接受家庭教育为主,所见所闻都受到家庭的影响,形成了带有父母烙印的是非观。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会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因此,原生家庭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着一个人童年时期的价值观。而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只有以父母是非为是非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他们不允许、也不容忍孩子出现偏离轨道的行为。之前网上曾有一个笑话,问“为什么大人不会挑食?”答案是“因为大人只买自己喜欢的菜。”同理可知,为什么大人总是会觉得孩子不懂事?因为在大人看来,只有自己的才是正确的,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就是错误的。但事实却是,不同个体之间必然存在着认知差异,不是只有小孩才会犯错,大人的话也不一定都对。

 

有的父母在谈及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叛逆期”的时候是洋洋得意的,好似是自己教导有方,才让孩子“跳过”、“省略”叛逆期。也有父母为孩子晚来的叛逆期而头疼,“怎么上大学还在叛逆期呢?”、“都成年了,二三十岁的人怎么还这么叛逆?”

 

“没有叛逆期”,对父母来说似乎是一件好事,但对孩子来说却截然相反。如果我们不叛逆,就永远无法独立,掌控自我。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接触,我们了解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学习了各种思想观点,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知自我,最终形成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和评判体系,看待各种事物都有了自己的态度。那些被父母称之为“叛逆期”的阶段,不过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过渡阶段。因为从小就没有接触过与家庭不符的观点,当接受的事物越来越繁杂、自我意识越来越完整,我们也倾向于去打破常规,想要做出点不一样的举动,总希望能够靠自己的方法解决,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得到父母及他人的肯定。批判辩证的视角是独立的人所必需的,凭此我们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选择拥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重复父母的影子。

 

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叛逆期,这分明是我们的“成长期”。只不过是父母的控制欲与孩子的独立意识产生强烈冲突的必然结果。在父母看来,孩子乖巧懂事、对父母言听计从才是正常的,而拥有独立意识和抗争心理的孩子就是叛逆的、不听话的。父母打着“叛逆期”的旗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那些自我意识觉醒而难以管教的孩子是“不孝顺的”,把过错都归结到孩子身上,是一种典型的“PUA”。

 

我们并没有变,只是一直在成长,成长发展为独立自主的人。变的是父母,他们不再跟随孩子的变化调整相处方式,而是故步自封,甚至变得更加有控制欲,只有当孩子满足自己的期望时才会满足。因此,在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中,除了和孩子的心理工作,和父母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也就是说,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并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迎接孩子的成长。很想要父母们明白,孩子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体,请给予我们应有的尊重和包容。

 

 

但如果父母不理解我们,那 “叛逆”的我们又该如何和父母相处?最基本的是换位思考、明白父母的固化;当实在无法理解对方时,尽量采取温和而有力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靠暴躁狂怒来表达自己的坚决和独立,否则只会换来两败俱伤的场面。如果最后还是无法达成共识,那就让各自继续待在原地,找到其中可以共存的平衡点。

 

多希望当我们处于所谓的“叛逆期”时,能鼓起勇气和父母明确地说明:

我们不想要被全面打压,我们渴望平等、尊重和理解,请你们在心理上做好变化的准备,当我们在你们眼中变得“异常”时,不是因为我们“变坏”了,只是因为我们在寻找自己的成长方向,找到自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