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们一直在谈“时间管理”这个主题。每次谈到时间管理,很多人都会想到要高效合理地利用时间,认为时间管理的目的是在短时间之内做更多的事,以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同时处理更多事情固然是好事,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个过程中专注力的重要性。
小编注意到,那些优秀的人在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几乎可以忽略全世界,能够保持全身心投入、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只要有需要,他们往往可以一天多个小时持续这样,经年累月、从不懈怠。由此可见,那些优秀的人身上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专注——这是隐藏在勤奋表象背后的真正特质,一种更本元的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勤奋能决定的只是下限,即是否选择去努力学习和工作,但真正决定人与人上限差距的,是你能否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全神贯注。专注力强的人能够主动屏蔽干扰,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为此他们甚至会主动练习,这也使他们拥有了随时随地进入深度阅读和思考状态的能力。
而我们大多数人不在这个序列中。我小时候一直有一个困惑:为什么一到要做事的时候,就感觉全世界的风吹草动都是诱惑。就像网上的段子所说的:每当开始学习,周围的一切都好玩起来,就连把橡皮渣子搓成球也能玩一个小时。
为什么我们总会分心走神?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觉得当下太无聊,所以想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二是觉得当下太痛苦,于是要追求更舒适的事情。正所谓“身体受困于现实,只好让思想天马行空。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无论我们身在何处、经历着什么,只要现实中有不如意,我们就可以让思绪上天入地,瞬间逃离困境,享受想象中的舒适和快感。换句话说,分心走神的成本太低了,而人的天性又是急于求成和避难趋易的,所以在默认情况下,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待在精神舒适区内。
分心走神往往会造成拖延和低效,而因为情绪总是滞后于行为,所以我们做事时“进入状态”往往很慢,需要情绪过渡。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分心走神的本质是逃避,所以,面对困难时,身心分离的人总会不自觉地退回舒适区,但身心合一的人则更容易跳出舒适区,直面困难。
要做到“身心合一”,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互动”的方法:做事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停留于“旁观者”的角色,要去“互动”,成为一个“参与者”。比方说听课,单单依靠注意力追随老师讲解的内容,很容易走神,因为这是老师单方面发送信息,而你被动灌输。要做到互动,可以默默重复或记下老师某句话中的关键词,或者和老师进行眼神和语言的交流和互动,这个方法在提高我们居家上网课效率时尤其有效。
再比如读文献一件很枯燥的事,而且有时候甚至会读不懂,于是很多同学选择机械划线,“划过就读过”,但最后空空的大脑告诉自己其实读了个寂寞。要在大脑里留下点什么,不妨有选择地划线关键词,这意味着你在主动参与,与书有了“互动”。也可以采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比如看到某段话,很不想看,这时候可以在心里念叨:诶,这段话是在讲什么呢?嗯我看看;边看边想:嗯,是这个意思……大概是这样子……哦我大概理解了。用这种跟自己对话、告诉自己进度的方式,会很有助于缓解自己对枯燥和难懂的厌烦。当然每种方法因人而异,我们需自行实践,探索出更多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注意力投入在一件喜爱的事情上,是有疗愈功效的。它让原本趋于混乱的精神能量变得有秩序,能够让人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和意义。我们的大脑能够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需要我们对自己要专注的东西有所选择。这时候专注力就像是一个门卫,可以对进入意识的内容进行把关,挑出最值得关注的部分,剔除无关紧要的部分。
所以如果我们懂得运用自己的专注力,就可以选择去看到更多美好的现实,包括对于过去美好回忆的品味,对于当下美好事情的觉察,以及对于未来美好事情的想象。
主动地运用自己的专注力,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体验和幸福人生吧。
参考文献
1. 鲁月园,张军,白钰,黄玉翎,王琨.大学生专注力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1,38(01):8890.
2. 邓晨曦,杜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专注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1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