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当“不确定性”浪潮袭来,我们该如何自处?

发布日期:2022-11-22    作者:廖雨娴/文,徐 菲/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近期热议的MBTI人格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

“大多数时候,你是倾向于:

A喜欢未知,擅长随机应变

B事先规划,习惯按部就班”



MBTI人格测试中,以对不确定性的态度进行划分,分为J人(选择B选项的人)和P人(选择A选项的人)两种人格。J人的生活充满日程表和计划,把每一件事情都安排妥当,时间观念较强;P人的生活则充满自然弹性,随心所欲,不到最后期限绝不慌张。

 

屏幕前的你又是哪一种情况呢?当你面对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时,是像J人一样感到烦躁无奈,因为突然出现的事件打乱计划而不得不重新制作一份计划,还是像P人一样淡定随性,既来之则安之,好好享受和体验未知?

 

两种人格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并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应和不适应的差别。处于后疫情时代的我们,身陷“不确定性”浪潮之中,又值时代变迁之际,危机与机遇共存。当生活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常态,我们又该如何自处,才能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获得一份松弛感,过好自己的生活呢?


【一】做好心理建设,习惯于接受不确定性

“唯一能确定的事就是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当我们在面对未可知的未来时,要认识到这么一个真理:未来充满变数,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明天可能会更好,也可能保持不变,甚至可能会更糟,到底怎样,在明天到来之前,谁也说不定。所以在做心理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把这部分考虑进去。如果还做不到做弹性的心理建设的准备,也可以尝试做最坏的设想——虽然这个方法听起来比较悲观,但却能增强对不确定性的承受力:因为我已经设想过最糟糕的结果,所以对未来的期待就处在一个较低的标准,那么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会比我想象的好一些,甚至是好很多,这种与之前设想的糟糕未来的差距本身就能够提高幸福感。比如刚开学的时候,由于疫情的反复性和不稳定性,我设想过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在家里待到国庆甚至是十一月,设想就算能去也要去方舱隔离七天。但最后在九月末就顺利返校,且不用去方舱隔离,在酒店进行健康检测之后就能回到校园,于是我喜出望外,这比我所料想的情况好得多。


【二】提升自我抵抗风险的能力,坦然地接受现实

拥抱、接受不确定性不应该是无奈之举,而应该是主动做出的选择,因为如果这是被迫接受的过程,那也不会有主动作为,也无法做好对于不确定性的充分准备。就像现在备受大家欢迎的“铁饭碗”工作,其实,所谓“铁饭碗”,与其说是某种类型的工作,不如说是始终有赚钱养活自己的能力。所以,所谓确定性,也不过是面对不确定的未知时,始终拥有与之对抗的勇气和和谐相处的底气。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是,当风险来袭时,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与之相抗?如果有,便欣然接受挑战,就当是一场磨砺己身的试炼;如果没有,也要学会坦然接受,在自己允许的范围内试着冷静思考,如果能够做好心理上的镇定,那就已经击败大多数人了。


【三】凡事不要太绝对,留出可规划的空间

其实每个时代都充满未知,只是现在因为疫情的影响使其以更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无论我们是不是绝对的J人,都可以做的调整是,当不确定性袭来,事先留出空白的可自由规划的空间,如果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则留着处理突发事件;如果一切都平稳进行,那便用其他行程填补就可。



 既然无法改变未知,不如先习惯并适应它,以拥有日后面对未知的勇气。当不确定性来袭,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P人随性自由的心态和J人从容镇定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