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压力夺走的,是本该属于你的成功

发布日期:2022-06-03    作者:文/郑翊琳 图/徐菲    编辑:许奕清    浏览次数:

平常小测验次次拿高分,一到大型考试就发挥失常;精心演练了许久的演讲比赛,正式上台时却接连卡壳;平常训练表现良好,正式比赛时却大腿抽筋……由于紧张而发挥失常,几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自我施加的压力夺走了与我们努力成正比的回报,越重要的事情越容易自乱阵脚。这一周我们都在讨论压力的影响和应对,但压力到底是为什么会影响我们呢?

是因为我们的过度关心。过度关心结果,关注如何拿出最好表现,导致压力过大而无法关注所做的事情本身。



压力源本身是中性的,无论好坏,都是事情原本的样子。所以并不是压力源本身具有压力,而是有机体,即你这个人,如何感知当下和如何应对压力源,决定了压力源是否会产生压力。我们改变不了压力源,但可以改变自己应对压力源的方法。

这周一直在提但今天还需要再次强调一下的第一点是,要重新认识压力,不能将它看作敌人,而是看作可以利用的工具。就像前面提到的,压力源本身没有好坏,我们看待它的方式决定了它给我们施加的影响。带着偏见的眼光,很有可能把不必要的压力转变成比实际上更严重的问题。而压力其实是生活中积极自然、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人的伟大之处,也在于能够不断适应。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之所以得以存活,就来自于对压力的不断适应,大到四季变换、环境变化,小到生活转变、世事发展。我们无法干预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却可以掌控和调节自己的生活。



要掌控和调节自己的生活,非常重要的一旦是将对结果的期待调到适中的位置,就像这张曲线图所呈现的一样,适中的压力才最能促进工作表现。这里可以借助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把期待变成是合理的、适用的。这个理论我们之前经常提到,简单来说,就在一个目标G形成之后,一定会遭遇阻力A,进而产生想法B和因为想法B而产生的结果C。C能否起到推动作用与B是否具有适用性关系极大。比如,当你遭遇阻力时,产生了伤心、失望的情绪,如果这种后悔感和挫败感的结果是激发你去改变,觉得“我上次都做好了,这次也一定能做好”或者“吸取经验,接下来我一样可以成功”,那这是正向结果;但如果这时你的想法B是“我绝对不能失败,如果我失败,我将什么都不是”或者“我遇到了这么大的阻力,我活不下去了,活着已经没有意义了”,那这种想法产生的也必然是反向结果。所以,要调整压力状态,就要调整B,即我们的想法,这里又会涉及到前面讲到的第一点,即我们对压力本身的看法。



在压力的应对上,还有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是,将让你感到有压力的事情写下来。神经学家丹尼尔·列维京认为,在紧张的情况下,当你的思维变得混乱时,有一种方法能避免重大的错误,那就是做事前剖析。“我们有时会失败”他说,“应对的方法就是要超前思考可能的失败会是什么。”不管是准备考试比赛还是准备重要发言,只要是遇到让你感到有压力的事情时,你都可以提前练习并写下可能会出现的失败情况以及应对方式。这就像在考试前我们会大量做习题和整理错题集一样,同样的道理,在演讲比赛前,对着相机或者镜子反复练习,想好自己嘴瓢了或者忘词了该如何应对,这样就能摆脱无谓的担心和质疑,减少压力。在脑子里过一遍你要做的事情以及可能会发生的突发情况,会降低他们在关键时候干扰你的几率,最终让你在关键场合做出最佳表现。

克服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希望大家都可以勇敢地面对压力、接纳压力,利用压力,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