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听过一个小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乡村里有一对贫寒的老年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太婆对老头子说:“今天镇上是集日,你骑着它到城里去,把这匹马卖点钱出来,或者交换一点什么好东西。”
老头子先用马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在每次交换中,他都认为他做的事情是老伴最需要的,肯定会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烂苹果到一家小酒店歇脚时,碰到两个有钱的英国人。他得意洋洋地给他们讲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被老婆子结结实实地揍一顿。
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他信誓旦旦地对两个英国人说:“我将会得到一个吻,而不是一顿痛打。我的女人将会说‘老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
于是,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为赌注,寻求一个结果。三个人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让两个英国人目瞪口呆的是:老太婆一直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当听到老头子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用满是钦佩的表情和语气大声地表示肯定。当她知道老头子用马最终换回的是一袋烂苹果时,她还是兴高采烈地说:“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今天你离开以后,我就想今晚要做一点苹果馅饼给你吃。但是对门的夫人不愿意借给我,现在我却可以借给她甚至一整袋子烂苹果呢。”她说完这话后就在他的嘴上接了一个响亮的吻。最后,两位英国人心悦诚服地付给老头子一袋金币。
最开始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其实不太懂这个老太太为什么会夸赞自己的老头子。在我的理解里,用一匹马换了一袋烂苹果,这分明就是一个赔本买卖,本来家庭就不富裕,还做了这种交易,不被爱人指着鼻子骂都是好事,怎么还能一直被夸赞做得好甚至还能收获一个香甜的吻呢?
随着年岁渐长,我慢慢明白了——爱,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选择。当心中有爱的时候,我们自然可以更加包容。
可是,很多人却也不敢去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害怕努力了也没有结果,并且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举个简单的小例子,考试前你通宵打游戏,面对考砸的成绩,你至少有理由安慰自己,“唉,我就是不努力罢了,要是我努力起来一定可以取得特别厉害的成绩!”——从小到大,我们听到过多少关于努力的论述,老师告诉父母,“你家孩子很聪明,要是努努力一定是清北选手”;父母告诉孩子,“你再努力一下,下次就能拿第一”……而如果孩子把努力与目标达成做了关联,一旦真的努力之后却囿于客观条件所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那这份挫败感就会阻止他们下一次的努力,就像前面的例子一样,不努力至少还可以安慰一下自己说,总比付出努力得不到回报要好得多。
去爱别人,其实也是这样,我们害怕自己的爱得不到回应。“没有回应的山谷,不值得纵身一跃”。尤其当我们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刻骨铭心的感情之后,更倾向于回避和远离。因为我们害怕,再爱一次,会被再伤害一次,再失望一次。人在被伤害过后都会懂得自我保护,而不敢去爱,只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顾城的诗句这样写:“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很多人确实就是这样去做,就像种花这件事,他们觉得只要不去播散种子,就永远不会看到花的枯萎,但与其同时,他们也错过了花的绽放。
还有一些人,他们可以去爱别人,但是别人一旦也开始回应这份爱,这类人就会感到恐惧进而放弃这份爱。就比如你暗恋校草,某一天校草跑过来跟你告白,你立马就会产生一种“他的眼光怎么这么差”的感觉,进而你会丧失对于校草的兴趣。从依恋的角度来说,这有“回避型”体现,无法感受到被爱,也无法相信被爱。
爱与被爱,本身就是同一种能力的正反两面。Winnicott认为,当一个人自己没有拥有过某种感受时,ta也没办法接收到来自他人的相应的感受。所以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如果想获得“被爱”的能力,那就要培养出自己“爱”的能力。愿我们都能大胆去爱,去生活,去打开这个名为“爱”的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