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封闭管理的十几天时间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团队的全体咨询师肩负重任,驻守在各个校区,全天候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面对大量的咨询诉求,团队增设了咨询时段,并为预约线上咨询的学生开放了线下咨询室,以提供一个安全、私密的空间。为了增加心理服务的支撑力量,中心还组建了朋辈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和教职工谈心谈话志愿者团队,通过心理支持热线、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及时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孙笑澄
从3月30日开始,中心校区仅有范蕊、马道伟和孙笑澄三位老师值守,三人组成了“铁三角”,相互扶持、彼此陪伴,虽然各项事务非常繁杂,但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常规生活方式被打破,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时,他们也会有不适应,就像孙笑澄说的,边界的模糊意味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近,这也让习惯独处的她开始有些不适,好在随之而来的温暖很好地将这些包裹、消弭,她开始慢慢适应生活中翻倍的关心:晚睡时两位长辈温暖的睡前提醒,忙碌之余那些“按时吃饭”“吃水果”“保持运动”的提醒……谆谆的教导和殷切的关怀,让人心中默默地感动,充满了力量。疫病无情,人间有爱。孙笑澄说,今后将继续尽己所能,在工作中与同事们一起,将帮助和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曹丽丽
驻守在洪家楼校区的曹丽丽老师负责着2900多名本硕博学生的心理支持工作。驻校以来,曹丽丽每天都到学院跟教师、辅导员交流学生心理状况,并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学生心理咨询。曹丽丽说,克服了一系列困难之后,目前工作上的繁忙已经逐渐适应,现在就是挂念家里的孩子,老大马上12岁了,期待妈妈能早点回家一起过生日,4岁的老二每天都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电话里一口气说出十多件想让妈妈一起做的事情……当听到孩子这样说时,曹丽丽努力用轻松的语气告诉孩子,“现在是特别重要的时候,学校有很多哥哥姐姐需要妈妈陪伴,忙完妈妈就回去”。然而挂上电话,她却忍不住流泪,心疼孩子,对孩子也感觉有愧,但擦干眼泪之后,她就把这当做继续工作的动力,希望努力过后,都是晴朗。
高媛媛
高媛媛每日来往于软件园校区的会场和咨询室之间,力争把心理引导和帮扶做精、做细。在没有中心其他同事陪伴的情况下,高媛媛心里起初也是彷徨不安的,但她坚守“学生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出发点”的准则,不断推进驻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与同事们密切配合。同时,她也在各方的关怀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驻校期间,她最挂心的是孩子的居家学习问题,当得知校内成立了大学生志愿者帮扶队,帮助驻校职工子女居家学习时,她第一时间报名。高媛媛说,学校的工作不仅做到了学生的心里,也做到了教职工的心里。高媛媛表示,自己在校园里稳定地开展工作,离不开背后默默支持的家人,很感谢他们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在家人的支持、学校的关怀、同事的帮助下,看着在校学生们活动时的欢声笑语和踏实的学习节奏,高媛媛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李晓含
回想起3月30日的情形,一幕幕画面迅速且鲜活地涌入李晓含的脑海。接到八点前携带必备生活用品到校的通知时,她第一时间响应,以心理教师的身份开启了在千佛山校区的驻守。作为以工科研究生为主体的校区,千佛山校区处处充盈着理性、严谨、直接、快捷的气息,连作为临时咨询室的场所也不例外。但心理工作又是一项需要用细腻、柔软去浇灌的工作,于是,她尝试在日常工作和心理咨询中引导学生去关注心灵和感受,让坚强而辛苦的人也能够愿意展示出那些柔软和脆弱的部分。李晓含说,“我无法一一感谢在这里遇到的所有给与我力量的人们,但我会用全身心投入工作来回报,去成为这个‘坚硬校区’里柔软的心灵后盾”。
刘倩倩
驻守在兴隆山校区的刘倩倩说,她至今犹记3月30日,一大早,先是匆忙准备两个孩子上网课的设备,忙碌中又接到通知立刻到所在校区开展工作。虽然还有很多不放心的地方,但她深知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学校心理工作者,此刻正是学校和学生需要的时候。于是,她匆忙为自己和孩子打包生活用品,把孩子送到父母身边,迅速赶到兴隆山校区,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十几天以来的工作节奏一直很快,但最多的情绪却是感动:感动于驻校区领导第一天就来到心理中心看望和关心大家;感动于学校疫情应急处置例会上有问题马上解决的高效;感动于危机处理时各部门同事的联动配合;感动于学校对学生们的关心关爱;感动于本科生院迅速批复了心理中心线下室外上课的申请;也感动于同事们驻守在各个校区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所做的种种努力。刘倩倩表示,未来有机会,也很想把这些感动讲给学生们听,让他们了解学校为每个学生着想的初心和背后许许多多的努力。
路翠艳
在趵突泉校区工作的路翠艳最近在校区开展了心理咨询、危机干预、与学院沟通学生心理状况和隐患、心理讲座和心理志愿者组织等工作。于她而言,驻校以来主要克服了三方面的困难:一是无法陪伴由自己一直照顾、马上要中考的孩子;二是因坐骨神经压迫所致的腿痛;三是需要适应工作和生活深度交叉在一起的现状。路翠艳说:“从最初听到封控时心焦担忧、进而调整适应,到现在接受变化、安心做好各项工作,并时刻准备着随时应对突发状况,这段旅程有辛苦、有疲惫,但更有感动和温暖。在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和付出,是实现职业价值最好的路径”。
许晓梅
同在趵突泉校区工作的许晓梅在开展日常教学、咨询等专业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响应号召,值守接听教育部心理援助热线和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心理咨询热线,抚慰疫情下的颗颗心灵,并指导趵突泉校区公寓“倾听小屋”的心理工作志愿者开展工作,发挥合力协同育人作用。在线上教学中,她主动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提出针对性方案,鼓励学生们以积极心态主动调试,应对防疫变化。作为工会委员,她带动同事们积极参加各项文化体育活动,鼓励大家在驻校期间加强身心锻炼,并及时申请物资,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传递学校对每一位教职医务员工的温暖关心。许晓梅说:“在不舍昼夜的驻校生活中,虽然非常想念家人和亲朋,但是校园里同事们朝夕相逢时的款款问候也舒缓了疲劳,更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山大岁月。”
孙浩令
正如驻守在兴隆山校区的孙浩令在山大日记中写到的,褪去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她们也都只是普通人,也会有对周围出现确诊病例的恐慌,有对漫漫抗疫过程的疲累,有对突然间与家人、孩子分离的惦念,甚至因为多了解了一些母亲在孩子童年时期陪伴的重要作用而有更多的内疚,但,是什么在支撑着大家呢?是这份工作,是所做的事情带来的价值感和真心对真心的回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尽己所能,帮助学生稳定状态、为同事心理赋能,利用专业所学调整自身,平衡工作和生活,在为学生服务的同时做好自我关照。能够守好方寸之地,能够守护同学们真心的笑容,为这个校园的安全稳定、为大学生活该有的样子作出贡献,这是大家最大的满足。
一场场线上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学生心理研判工作如期推进,工作虽繁重,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团队的老师身忙心不乱,时常一起讨论对策,给彼此传递力量。千头万绪的工作,说到底是一颗颗牵挂学生的心,这段特殊的日子,是收获也是成长,和学生们一起奔向未来的时光并不孤独和漫长,我们可敬的“心灵守护者”团队价值的真谛从来不在别处,就在日复一日、一点一滴的奋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