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一些有弟弟妹妹的朋友吐槽:以前他们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有了弟弟妹妹之后,“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这句话总是萦绕在耳边,让人感觉好像父母对自己的爱被夺走了。
毫无疑问,父母的爱和关注是家庭最大的资源。《斯波克育儿经》一书提到,大宝之所以会嫉妒二宝,最根源就在于怕二宝分走了爸妈对自己的爱。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占有尽量多的来自父母的爱,而弟弟妹妹的到来往往意味着抢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爱和关注。
这一点最直观地反映在物质上。以前,自己的玩具自己玩,玩腻了就能换一个;现在,要买的玩具数量翻了倍,自己的玩具却缩了水,好像“本属于自己的玩具被分给了弟弟/妹妹”。不仅如此,周围所有人都在说“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玩具要让、吃的要让、甚至被小的欺负了也要让。在大人们看来,强的照顾弱的,大孩子照顾小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在大宝看来,“同样是小孩,我为什么要一直让他?”
且不说孩子是不是到了可以“理解”这一切的程度,因为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2-7岁的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7-11岁儿童才开始具有对具体物体的推理能力,所以,从生理上来说,这也是一个需要发展的度过程。而在这之前,试图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信服,结果并不会很理想,孩子只会按照自己的直观感受行事,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产生不公平感,甚至激发愤怒,产生敌意甚至报复心理。
兄弟阋墙肯定是不利于家庭团结的。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父母。
多让孩子共处,培养亲密感。很多时候,家长或是嫌麻烦或是担心大宝无意中伤害到二宝,往往会把大宝支走单独照顾二宝。但这恰恰牺牲了孩子间培养感情的机会:如果让大宝去照顾二宝,不仅可以增进感情,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宝作为哥哥/姐姐的责任心,让他/她自发地去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
让大宝自觉地承担责任。海灵格认为,每个人都是家庭系统的一部分,在家庭关系中,都有着某些固定的、不能僭越的相处规则,如长幼有序。中国自古就有“孝悌”的传统。孩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父母对子女慈爱,兄长照顾弟弟妹妹。这是最理想的图景。但是,尽管兄长对弟弟妹妹负有责任,这也不意味着兄长无条件地就要这样做。父母一味强调“你要让着小的”,这不仅不能让大宝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反而会让他/她感到委屈,觉得自己的爱被夺走了,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相反,父母应该让大宝主动地去理解自己身上的责任。比如让大宝去照顾弟弟妹妹,默默地让他自己感受到照顾生命的义务感。要记住,不要把“你大他小,所以你要让着他”当作理应接受的。
让大宝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二宝年幼,自然需要多受照顾,但是大宝未必就成熟到能理解这一点。很多家长都认为,做老大的就要让着小的,但是孩子不可能这么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渴望父母的爱,都不会平白无故愿意父母减少对自己的关心。他们渴望争取父母的关注。所以,家长们绝不能因为照顾二宝就忽视大宝,相反,要投入更多单独的精神陪伴,让大宝明白,“爸爸妈妈始终如一地爱你”。
处理矛盾时不过度干预,尊重孩子的看法。大宝二宝起冲突时,不要只强调要让着弟弟妹妹,因为家长的干预是家长的视角,并不能真正体会孩子的心情,而且简单粗暴的干预还会激发孩子的不满和愤懑。不妨提供一个倾诉的平台,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家长的主持下鼓励孩子们相互讨论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将孩子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育专家李玫谨教授曾说:二胎家庭里,如果两人发生了争执,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大的身上,而不是放在护小的身上。“孔融让梨”是孔融主动让的,而不是大人强迫的。一味要求大宝谦让而忽略了他的真实诉求,只会让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尊重每一个孩子,才能打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