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寒假太短,短到刚过完年马上就要开学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觉得寒假其实很长,长到多了些孤单和落寞。我们在一年年长大,曾经的好朋友也在一个个张开翅膀,飞得离家乡越来越远——有当兵回不了家的,有外出实习不回家的,还有备战考研不着家的……假期虽然到了,可也没人陪我玩儿了。
记得很早之前有句歌词是“越长大越孤单”,当时不太懂,现在愈发能体会个中滋味。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独生子女,假期常常意味着自己一个人蜷缩在寂静的房间,想学习但效率难以保证,想找人但频频点亮屏幕却发现没人找,想玩手机但一直玩也感觉没意思……于是,假期慢慢变成了一个“独处”的时光。
前段时间的推文里也提到过,独处其实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真正的独处是以更好地关注和发展自己为目的的主动选择的独处,是一个人的内心与自我的欲望、情感的和谐,是自己身上那个现实的自我和更高的自我的交融。独处追求的是灵魂上的安静,是一个人真正做回自己的时候。
独处的定义,决定了独处不一定非要是逃离人群,而是享受这样一个面对自我的时间。独处未必一定要“干点什么”,当你允许自己可以什么也不干时,可以真诚地放下戒备面对自己时,你就是在独处。因而,独处的要点是关注当下的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认认真真地与自己待一会儿。而假期正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面对自我的时间:可以发一会儿呆,养一养神,在公园里走一走,放飞一下自己的思绪,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看自己想看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时的独处非但不会引发孤独感,反而内心会感到满足、惬意,成为下一次追求的状态。
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独处对于心理治疗、教育管理、创造力培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可现代社会生活太过丰富多彩,人们好像已经慢慢失去了独处的能力,即使在假期没人一起玩儿的时候,貌似也还有许多消磨时间的方法:只需要轻轻点亮屏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外部刺激。好像独处成了一件特别无法忍耐的事情,既然可以通过逛淘宝、刷抖音、看电影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何必还要一个人坐在那里自我折磨呢?
不可否认,技术和娱乐方式的丰富发展确实为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可这些方式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避免独处,而不是如何独处。这种方式的显著后果是我们越来越不会、也不能独处,即使有假期这样的大把空余时间,同样也不能善加利用。那么,如果想要拥抱独处,又该怎么做呢?
首先,学会让自己不再害怕独处。作家江晓英曾说:一个人独处,看似会失去很多,但也会收获更多。不妨趁着这个假期的机会,多多了解独处的好处,通过不断地练习逐渐习得独处的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写作实现与自我的深度交谈。写作是人与自己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写作,真实的自我与更高的自我相互倾诉,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用内在的心灵财富指导外在的生命实践。包括小编正在写的这一篇篇文章,就是自己在独处时一个一个敲下的字,在呈现给大家的同时,也让我自己对所要描述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悄悄告诉你,公众号团队将在新学期吸纳新人,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不妨趁假期提前准备哦)。最后,拒绝一些无益的社交。假期里少喝几场酒,少唱几次歌并不会让友情变淡,但是能让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力大大增强,不再那么恐慌。
假期还有很长,没人陪玩儿也没关系,只要我们拥有独处的能力,每一天都是治愈孤独的一天,每一天也都会是幸福的一天!最后,祝屏幕前的你能够真正享受假期!
参考文献:
[1] 吴维煊.培养学生“独处”能力的学校作为[J].大视野,2020(05):70-73.
[2] 张译涵.心理学视角下国内独处研究现状及展望[J].领导科学论坛,2015(2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