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唉,为什么今天我又学不下去了

发布日期:2021-12-14    作者:文/陈辰 图/王逸青    编辑:许奕清    浏览次数:

暑假里,我给即将上大三的自己列了一份非常全面的计划,包括但不限于:绝不再熬夜,六级要刷到550分,专业课不刷手机……总之,信誓旦旦地要让大三的自己和大二颓废的自己说再见,要成为一个“崭新”的人。可开学不久,我却已经学不下去了。

类似的过程在期末月再次发生:设想里自己在期末月里早能吃到食堂的早饭,晚能听到关灯大爷的提醒,一天都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复习,在学期的最后抓住奖学金的影子。可12月才过半,就又觉得学不下去了。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颓废下去,可却又一次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反复挣扎,心情也变得异常沮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目标制定方面的原因,有张弛有度方面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自己内心的“动力”太过不足。这种“动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动机”。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内心渴望完成任务而产生的驱动力,比如我希望掌握更多的医学专业知识以更好地帮助别人;外部动机则是指外界施加的强化因素,比如学好专业知识能让我们在取得奖学金和荣誉等方面获得优势。两种动机虽然作用方式不同,但都能驱使我好好学习。

总的来说内外部动机都会对个体完成某件事产生影响,但在一些情况下内外部动机会产生矛盾,而这种矛盾就是阻碍我们完成本愿意做的事情的最大阻力。研究发现,外部动机能提高或降低个体对外部反馈的接受性:如果来自外部的反馈被理解为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那会增强个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有助于提高个体内部动机的水平;而如果来自外部的反馈被理解为仅仅是对参与活动的奖励,那就会降低个体内部动机的水平。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当我在假期里看专业书的时候,如果是出于个人兴趣,我会看得津津有味,而一想到它会与我未来的成绩、奖学金挂钩,就会瞬间了无兴趣。由此可见,内部动机是驱动力更强的动机,外部动机是影响性更强的动机,即使是出于内部动机而想要完成的某件事,在外部动机的影响下也会让事情本身的意义转移到外部动机上面,并最终使本想完成的事在完成的过程中产生阻力。这也就是“明明我很想好好学,可就是学不下去”更深层的原因。

在生活中,这种内外部动机之间的矛盾也十分广泛。比如人人见而自危的体测,从根本上讲,同学们还是非常乐意接受它的,毕竟能帮助自己提高身体素质(即内部动机);可当体测与成绩和毕业挂钩时,就变成为了能毕业、能在某些考核评价上获得优势而锻炼(即外部动机),而非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于是,更多的人选择只是完成体测要求的最低程度的部分,在此之外,概不进行更多的、自发的锻炼。

现在,我们了解了内外部动机的相关知识,那又该如何应用到自身,让我们能坚持不懈地投入到学习这项伟大事业中去呢?首先你要明白的是,与外部的激励相比,内在的兴趣是让人坚持做一件事的持久动力。你可以把对新知识的好奇、攻克问题的成就感作为学习的动力,而不是把它可能带来的成果作为激励因素,这样也更有可能获得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受,强化内部动机。其次,适当用好外部动机。前面介绍到以外部动机作为主要的动机在一些情况下并不利于我们长久地坚持做一件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来自外界的动机,比如别人的监督、同学们的鼓励,也能成为驱动力,提升我们的行动力。最后,还可以用一些小技巧帮助我们激发完成任务的内在动力,比如之前的推文中多次提到的“登门槛效应”(即如果要完成一件较大的事情,可以先从较小的事情着手),学习也可以“先挑软柿子捏”,从易于学会、富有吸引力的部分入手,获得较强的内在动机,从而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下去。

最后,小编想说,不想学习只是一瞬间的冲动,可之后却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弥补,所以以一个较强的动机支撑下去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当然,如果已经高效率地学了很长时间了,也不需要过度苛求自己,苦苦折磨自己,该休息还是要休息的,毕竟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参考文献:

[1]莫闲.学习动机整合理论的建构与研究展望[J].心理科学,2008,31(06):1517-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