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说谎,
我何必说谎”
——林宥嘉《说谎》
凌晨一点,我正在和一个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初中同学聊天,虽然已经困的要命,可对方依然兴致不减,想到明天还有即将到来的可怕的比赛,我草草地发了一句“今天时间太晚了,我得休息了,咱们以后有时间多联系。”道别之后,我却习惯性地打开了B站,直到一点半才放下手机准备入睡……
就这样,我如行云流水般完成了今天的第一个说谎。(希望他看不到)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这种说谎行为。小到“下次一定”的礼貌性婉拒,大到欺骗一个人的感情。我们好像生活在一个谎言编织的世界里,你在对别人说谎,别人也在对你说谎。美国的一名学者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他携带一台隐形摄像机,记录人们交谈时的情景。我们暂且不论这种研究在伦理上的合规性,只看令人大跌眼镜的统计结果:每人每天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下至少说3个谎!
说谎是一件好事吗?当然不是!可是说谎也绝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一件坏事。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欺骗是自然界的一种正常现象,就像变色龙一样,是生物为了谋求生存利益而进化出的本领。虽然人类有自私性的一面,但也有利他性的一面。这种利他,不仅发生在血亲之间,也存在于陌生人之间,而基于互惠的利他行为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若其中一方试图利用彼此之间建立起的信赖来掩饰某些并不愿意让对方知晓的事情,就会产生欺骗。比方说遮掩在课堂上玩手机的事实,告诉父母有在好好学习;……
当我把凌晨这件事讲给我室友听是,他说:“如果是我,可能也会说这个谎,虽然明明知道这不好,但相比于‘我不想和你说话了’的‘杀伤力’,说谎可能是兼具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最优解。”确实,说谎会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小时候说了很多谎言,因为这样确实能让自己免受很多惩罚;而长大后,或是出于好面子的心理,或是出于讨好别人的心态,说谎的动机变得复杂了许多。
社会学领域的学者认为,说谎与人们本能的自我呈现、身份维护和印象管理有关。我们生活中向外界展示的,多多少少都经过我们的加工和改造,人们常常会依据所处环境的不同相应地调整自己向外展示的东西。比如朋友圈,尽管生活一地鸡毛,但我们总是倾向于把自己想展示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这样对于朋友圈那些“熟悉的陌生人”,无疑会树立一个更好的第一印象。同样,说谎也是如此,有时候能够通过委婉的谎言减轻与他人的冲突,避免伤害彼此的情谊,使社会交往较为顺利地进行,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提升个体与整体的适应性。
著名记者米勒认为:“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心灵的健康,某种程度上的谎言是有必要的。”但说谎如同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皆大欢喜,运用得不好则会对你我都造成伤害。如何运用好说谎这把剑,最大程度减少与不同人群之间爆发矛盾冲突的可能性,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准确调整。比如父母问你有没有吃饭,而你因为忙着学生组织的事情没有时间吃饭,那么这时候说一个小小的谎言便能让百里之外的父母少一点担心,又何乐而不为呢?当谎言被浓浓的关心与体贴环绕时,说这样的谎甚至成为了一件很幸福的事。
当然,以上提到的种种谎言,是建立在善意、至少是不怀有恶意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恶意的谎言,自然是要勇敢地跳出来拆穿他的鬼话,揭露其本质,让其无可遁形。
“我们能用谎言骗到的,都是相信我们的人。”善用善意的谎言调节关系,不用恶意的谎言去透支信任,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相信我们的那个人,都是一种善良的选择。
参考资料:
[1]张亭玉,张雨青. 说谎行为及其识别的心理学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08,(04):651-660.
[2]知乎丨人为什么要说谎?这属于什么心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