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自律而不是自虐

发布日期:2021-11-04    作者:文/马雨豪 图/袁辉    编辑:许奕清    浏览次数:

如果你有一个自律的朋友,TA的朋友圈的画风可能会是这样的:早上七点,“元气满满早餐”,配图营养早餐搭配;下午,运动健身,配图跑步路线;晚上,自习打卡,配图一项项被划去的任务。每每看到这些,我是又羡慕又嫌烦,最后总是默默屏蔽。但我真想呐喊一句:大佬们怎么做到这么自律的啊!怎么做到的啊!怎么做到的啊!

自律,是古今中外人人推崇的。中国古人讲究“慎独”,要“吾日三省吾身”,强调“严于律己”;西方有康德那句“自律即自由”,认为只有通过自律,人才是自己的主人。但知易行难。就像我一样,总想着要自律,要健身做猛男,可今天太热,明天太冷,迟迟不肯行动;终于下定决心,结果一天都坚持不了:早起,一天都没精打采;减脂午餐,吃完了感觉没吃,只想吃美味蛋糕;举哑铃,一下就累了。到头来,只能感慨一句:自律好难啊!

自律难吗?难,但其实也可以很简单。如果你觉得自律过难,那恐怕是方法不对,变成了自虐。

有一个概念叫心理能量mental energy)。如同物理学上的能量,人不断有意识地去行动,也要消耗心理能量。心理能量对自我的执行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却也是有限的。在你不断给自己施加规则、要求自己做这做那时,你就在不停地消耗着心理能量。这就是Baumeister等人总结既往理论和研究,提出的自我(self)的活动损耗心理能量的理论,即自我损耗。如果能量耗完了,就像手机没电了,这时你的自控力就会急剧下降,一天的努力功亏一篑。更可怕的是,你会为此感到自责与焦虑,不断责备自己,但这反而会妨碍心理能量的恢复。



现在,我来问问你:“什么是真正的自律?”

什么?这也是问题?远离手机网络、勤快整理房间、按时完成作业、坚持规律作息……我自律,我自由。自律,yyds!

这似乎就是大家理解的自律吧。但根据自我损耗的理论,这些威胁自己的自律方式,只会高速消耗心理能量,结果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强迫自己坚持,不仅实际上很难实现,也把自律变成了一种自虐。

谁不想开开心心变强呢?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自律的“律”字应该如何理解。之前的讨论中,律都是作为一种纪律,一种胁迫。但真正的自律,是一种自我规律。行为神经科学家Tali Sharot教授做过大量关于改变人类行为的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通过反复胁迫自己不能这样那样做的自律,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改变自己;恰恰是对自己的顺从可以改变自己。顺从自己,可以避免消耗多余的心理能量,保留更多精力来改变自己。举个栗子:让一个男人戒烟是很难的,但为了不让吸烟伤害自己的孩子,一个父亲会克制住自己吸烟,而且这一过程能带给他心理的满足感。



那么,自我规律有哪些呢?怎么才能真正自律呢?别急别急,这就给你讲讲。

自律是个性的。外在的纪律是强迫的、普遍的,但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他们喜欢早起,而你可能是个夜晚的诗人。那么,强迫自己去早起就不明智。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是自律的心理基础。只有你发自内心地接受、认可,才能做到自我监督、自我提升。这也意味着,自律要更多地倾听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向外界屈服。

自律是有弹性的。这乍一看有点矛盾:弹性,会不会意味着放纵?并不是的。比如说,你想每天健身,但你今天已经走了两万步了,十分疲惫。这时候,就没有必要逼着自己去健身房再跑上5km了。自律是要顺应自己具体状况的,不必苛责自己。

自律可以与他律相结合。自律虽说不必像自虐那样苛刻,但也是需要耗费心理能量的,依然需要主观驱使自己去按照自律的要求来做。在日常生活中,人总是要和其他人发生联系。借助他者的力量来对照自己,不断修正、调整自己的行为,也是完善自我的手段。此外,利用环境的力量也可以促使自己进入状态。比如,选一个安静的自习环境来学习。

所谓自律,是为了提升自己,但选择适应自己的方式就好。人生苦短,不必为难自己。希望你撸起袖子加油干,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自由的人。

参考资料:

[1]刘飞.荣格的个性化思想对思想道德自律的启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235-236.

[2]百度百科:自我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