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麻烦≠负担

发布日期:2021-10-05    作者:文/汪龙佳 图/张煜培    编辑:许奕清    浏览次数:

你是一个不好意思麻烦别人的人的吗?遇到事情会先想尽一切途径去自己解决,很少选择去求助身边人。

我是的。在我固有的观点里,麻烦别人等同于欠别人一个人情,会给身边人带来负担,尤其当他们不好意思去拒绝的时候更令我于心有愧。

但是麻烦真的会有损于一段关系吗?答案好像不是那么肯定。

“沉默成本”这个概念你肯定不陌生,除了在经济方面发挥作用外,其实也可以用来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一件事情/一段关系上付出越多,对其的态度也就越喜欢,在放弃的时候也就越舍不得。除此之外,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也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现象。验证这个理论有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该实验以大学男生为被试,每名被试轮流进入实验室,从事一项事先并不知情的单调、枯燥而重复的绕线工作,历时1小时。结束后,实验组要求被试出门告诉在外等候者(实际是研究者的同谋)“工作很有趣”。实验组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每人得到1美元报酬(低奖赏组),另一组每人得到20美元报酬(高奖赏组,这在当时属于较大数目),但被试之间不知道报酬有差异。控制组的被试则只需完成实验安排的绕线工作。最后,要求所有被试在喜爱程度的10点等级(从-5到+5)上回答多大程度上真的喜爱这项任务。

研究发现,高奖赏组和控制组的被试大多认为这项工作枯燥无趣,两组态度平均得分值均较低,且无明显差异。也就是说,他们对工作的态度没有多大变化。而低奖赏组的被试大多认为这项工作时有趣的、愉快的,其态度平均得分值较高,与高奖赏组相比达到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他们对此工作的态度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不喜爱变得较喜爱。



研究者认为,控制组学生没有被要求撒谎,内心也无认知冲突,其所表达的喜爱程度就是他们这项工作真实的认知与态度。两个奖赏组的被试都出现了对单调工作的认知和对撒谎行为知觉的冲突,即认知失调。为了减少认知失调,高奖赏组被试由于高报酬的外力影响在两个认知之间插入一个理由性的辩解,如“得到一笔可观的酬金,撒个小谎是值得的”等,于是不仅维持对工作十分单调的认知,而且对自己的撒谎行为感到心安理得。而低奖赏组被试在两个冲突的认知之间找不到一个充足的外在理由(因为“为1美元而撒谎,很不值得”),就会从内部寻找对自己行为的支持,于是就朝着否定“说的不是谎言”和觉得“工作是有趣的”方向变化,即改变了对工作的认知和态度。

简单说来,就是当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存在冲突时,经常会选择改变自己的态度而非行为来实现认知一致性。就像实验中的低奖赏组,因为已经为这次实验付出了很多努力,所以只能说服自己相信这次实验是有趣的。关系的维系也是同理:对于经常麻烦我们的人,不仅彼此之间的交流频次增多了,而且为之付出了很多,所以往往会加重这段关系在心中的砝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段感情中付出更多的一方往往在分开之后更难走出去。

那么,不选择麻烦真的有助于一段关系吗?答案好像也不是那么肯定。



我们总说“爱哭的孩子往往有糖吃”,那不爱哭的孩子呢?朋友出去玩的时候,他们的意见会被更少考虑;室友分礼物的时候,给他们的也更随便一些;兄弟姐妹中,父母总是更加倚靠他们,总觉得他们懂事、应该多帮扶其他兄弟姐妹……有时候别人也会主动对他们付出,但在付出的一方看来,总觉得自己的关心和帮助有些一厢情愿,毕竟对方也没有说自己需要啊。“不麻烦”的人,往往会成为一个猜不透的麻烦。就像某篇推文里说的“我讨厌不断地提出请求,于是我默默在心里绑一个‘我想要’的愿望气球,等到气都漏光也不放出来,等气球干瘪了干脆就扔掉,在一些关系上也就顺气自然地扣掉一份……”

其实很多事情啊,说出口就好了,在一段感情里,麻烦从来不是负担,而是增进关系的粘合剂。我们总说长大后觉得朋友越来越疏远了,或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很少再麻烦彼此了,给予彼此独立和自由的同时,却也丢失了相互的牵绊。所以,下一次,当你有需要的时候,大胆地去麻烦你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