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从小一块长大的朋友A从部队退伍,过来找我聊天叙旧。
曾经的他是一个彻底的“非主流”,留着飘逸的长发,染着奇奇怪怪的颜色,个性十分张扬,走到哪里都能引起人们的瞩目。可两年的义务兵结束,再见到他时,却全然没有了之前的跋扈,取而代之的是沉稳与内敛。如果不是共同的回忆守卫着友谊最后的阵地,恐怕我根本不敢与他相认。最大的感受是:这改变也太大了吧。
心理学上把气质、性格、心理特征等因素的总和称为“人格”。尽管人格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等特征,但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Hudson等人在16周的实验中,向世人证明了人格的可改变性,可以通过人们的努力来改变。就像朋友A一样,想必就是在部队中摸爬滚打,经过不断的努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格改变。
在现实中,想要实现像朋友A这样改变的人绝非少数。Hudson等人的研究还发现,至少有80%的人希望自己能在人格上有所改变,偏内向的人在人格改变上的愿望尤为强烈。在他们看来,如果能够从内向变得外向,会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事业发展等方面获得优势,从而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不过遗憾的是,尽管许多人都有改变自身人格的愿望,但囿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却只有很少人能够成功改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呢?人格心理学家利特尔曾提出双重人格理论,他认为,人的第一种人格来自遗传,第二种人格来自依据社会文化需要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比如在荧幕前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喜剧演员,私底下却可能是一个忧郁内向的人。这并不能说是虚假的一面,某种程度上,这两面都是他真实的人格。如果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相似,那会形成强化作用,轻易不可变动;可如果两种人格是矛盾的,则为人格改变提供切入点,相对而言更有可能成功改变自己的人格。
古希腊先贤赫拉克特利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对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人都希望自己朝着理想的方向,促成自己良好的人格的改变,那具体又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应全面审视自己的人格和期待改变的人格。
你是否有仔细地思考过,你羡慕别人的性格、气质、处事方式,是希望得到改变人格带来的红利,还是喜欢拥有理想人格后被别人羡慕的感觉?经常被忽视的是,此时的我们正在以别人的模样被羡慕,我们一直希望改变的,正是别人日思夜想渴望得到的。因此,在改变自己原有的人格前,不妨先静下心来了解一下自己的人格,足够了解自己后,再根据自身的特点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审视自己之后,应制定具体的计划。
如果在经过仔细思考后,你还是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人格,那就需要制定一份越详细越好的计划。比如你希望自己对待意外事件由过去的悲观消沉变得更积极一点,那就应该在计划中预设一个可能的情景,并筹划假如真实发生的话应该以何种态度去面对,是乐观自信,还是临危不乱。你可以把这份计划分享给你的舍友或周边的好朋友,借助他们的力量监督你一点点地改变自己的人格。此外,不要忘记在计划中适当给自己设立一些小奖励,这样能帮助你更长久、更稳定地改变自己的人格。
执行计划后,还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复盘与反思。
执行计划后,还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复盘与反思。不管计划制定得再完美,现实中总会有些预料之外的因素会将其打乱。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对执行计划的过程进行有效记录与总结。长此以往,你会发现你逐渐变成了你之前希望改变成的那个人格,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有意识地避开之前的缺点。
虽然基因的因素在人格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后天的努力同样十分重要,也能让我们的人格朝着理想的方向改变。愿屏幕前的小伙伴们都能够勇敢地做出改变,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Hudson, N. W., & Fraley, R. C. (2016a).Changing for the Better?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Volitional Personality Chang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0146167216637840.
【2】Hudson, N. W., & Fraley, R. C. (2015).Volitional personality trait change: Can people choose to change their personality trai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9(3),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