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那些年我们一起遗忘的收藏夹

发布日期:2021-09-03    作者:文/马雨豪 图/王逸青    编辑:许奕清    浏览次数:


中午躺在床上无聊地刷着手机,突然一篇文章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哇哦,这不正是我想看的文章吗!”你兴致勃勃地打开一看,好几万字。想着马上就要上课了,小手点了点收藏,满心想着下课回来再看。

自习间隙,你又遇到了一篇“众里寻他千百度”,但你现在只想放松放松,想等到变身成学习模式再看,于是果断收藏。

但然后呢?没有然后了。你收藏了,你看了吗?

想想,多少本未拆封的书摆在书架上,多少篇精选好文在收藏夹里吃灰。“买了就是读了”“收藏就是看了”成为了很多人的自嘲,但其实,有时候你并不是不想看,只是忘记了                                           

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Β.Β.蔡格尼克在一项记忆实验中发现,人们对于已经完成的事情更容易遗忘,那些未完成的事情则会耿耿于怀(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她让被试者做22件简单的工 作,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一般为几分钟。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出现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做完实验后,在出乎被试意料的情况下,立刻让他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43%。

其实在生活中,蔡格尼克效应的例子比比皆是:你正在电脑里攻城略地,这时妈妈喊你出门吃饭,于是整个用餐期间都在思考着你未完成的统一霸业;你正在沙发上用手机看着电视剧,爸爸却叫你出门遛狗,结果就是遛狗的时候满脑子都想着麦自立最后被找着了吗?——当一件事情做一半却被迫搁置时会产生心理张力,逼迫着你去完成,不能立刻着手去做真的会急死人。


也许你会好奇:那这篇文章我明明没读完啊,不是应该印象深刻吗?怎么就在收藏夹吃灰了呢?的确,如果文章只看了一半,那么你会很长一段时间都念念不忘。但当你用手指头点下“收藏”时,发生了奇妙的转变:本要做的阅读文章变成了收藏文章,这项任务的完成减轻了心里张力。收藏,一定程度上让未完成转化为了完成

而收藏还可以看作是一种计划。Masicampo和 Baumeister(2011)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为未完成目标制定计划会减少人们的认知投入,进而使上文提到的蔡格尼克效应暂时减弱。他们以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作为未完成目标,将68名大学生分为三组:目标组、计划组和控制组。其中,前两组都需要回答考试中的最重要目标,而控制组只是描述与考试无关的社会事件。此外,计划组的参试者还需要为考试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但目标组则只需要思考而不做计划。结果发现,计划的制定极大地减少了人们在未完成事件上的认知活动,从而使人们将未完成目标暂时“搁置”。也就是说,你的收藏让你做了一个肯定会回来完成阅读的计划,结果就是你隐隐约约地认为事情已经注定完成了,这反而减轻了心理张力。

所以,收藏夹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帮你保留下想要看的文章,不至于回头来看时找不着地方,却也会削弱回头来看的动力,导致你只是看了一堆标题和导读。

如果能发挥收藏夹的积极功能,却不是让好文章吃灰,那该多好啊!

要做到这一点,自律肯定是最关键的。如果可能,不要犹豫,坚持一口气读完;如果不得不放弃,过了许久你也许会想起自己有那么一篇文章需要看。当然这时,你已经把它当做是一件新任务而不是完成一半的任务了。即使这样,你依然要坚持把它阅读完,养成坚持的好习惯。

另外,时时提醒自己,还有一篇文章没看。你可以把任务写在笔记本上,或者用一些手机软件把要阅读的任务记在显眼的位置。通过不断提示自己任务还没完成,发挥蔡格尼克效应,让自己重新努力把它读完。

最后,愿大家能温柔对待每一篇收藏的文章,不要让它们孤独地在收藏夹里哭泣。

 

参考资料:

[1] MBA智库百科:蔡格尼克效应

[2] Masicampo, E. J. , & Baumeister, R. F. . (2011). Consider it done! Plan making can eliminate the cognitive effects of unfulfilled go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1(4), 66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