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爸爸妈妈有他们的道理,可我也有自己的路啊!

发布日期:2021-08-18    作者:陈辰/文 王逸青/图    编辑:袁辉    浏览次数:


同父母诉苦学校中遇到的烦心事,却一直被教训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同父母谈及未来职业规划,却一直被灌输考个公务员多好,最好还能考上选调生

给父母分享在学业外取得的成绩和一系列荣誉,却被告诫要多放些心思在学习上

……

 

397D0


离开熟悉的家乡,独自一人在外求学,有时候真的很想同父母分享一些在学校的快乐。可是本打算来一场推心置腹、真诚的沟通与交流,得到的却是一顿自上而下的冰冷说教:爸爸妈妈这样说自然有我们的道理爸爸妈妈从来都不会害你当年爸爸妈妈就是这样过来的”……讲真的,每次听到这些我都异常头大,就好像,如果我不这样做,我的人生将一错百错;就好像,如果我按照这样做,我的人生必定幸福。

在一些情况下,对于同一件事物我们对它的认识和父母对它的认识其实并不相同,甚至可能会大大相反。但这意味着我们总要反对父母们的观点和态度吗?爸爸妈妈期待的生活和我们期待的生活难道是不可兼容的吗?倒也未必。


47F6B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所谓课题分离的概念,意指人们无法将自己的课题同他人的个体分离开来,过度承担起本该由他人担负的责任,甚至想要包办他人的整个人生。阿德勒说,想要解决好人际关系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分清楚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然后把各自负责的课题做好就够了,无需干涉别人的课题。

这种课题分离理论常常用于解决人际关系之间的烦恼,但也同样适用于与父母相处中。特别是在中国式的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界限不清的问题普遍存在,儿女自己的事情与父母自己的事情常常混淆不清。以文章开头例子来说,爸爸妈妈关心我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他们的课题,而我们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职业选择则是我们自己的课题。在认识到两方所承担的课题后,我们便不应再责备爸爸妈妈为什么非要干涉我们的职业选择,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课题,而我们的课题是,综合各方意见与权衡考量,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这也是我们应尽的课题。如此,也就实现了不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一课题分离的总原则。

日本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心理学研究者岸见一郎曾言: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可是,知道课题分离理论的人甚多,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甚少,特别是在像父母这样的关系亲密的人之间,课题分离只能是更加困难。父母永远会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把孩子的课题当作是自己的课题;子女则会觉得都是因为父母处处制掣,我才如此不快乐,这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情绪当成了父母的课题,意在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那么在与父母的相处中,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做到课题分离呢?这里提供两个方法供屏幕前的你参考。


1BE9D

以结果为导向,想清楚这是谁的课题。到了大三大四经常会有和父母讨论读研还是工作的问题,父母关心这一问题有很多原因,比如他们逐渐老去,希望看到自己的后代早日成家立业,或是希望儿女能过得开心快乐等。而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以结果为导向来考虑,那我们可能更多考虑的是:读研之后是否仍有和本科毕业时相似的稳定高薪工作、花费三年读研和工作三年积累经验孰轻孰重等。而最终,读研或就业是我们自己的课题,需要我们做出属于自己的正确的决定(总原则之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另一种方法则是出自阿德勒书中的一句话:把马儿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暑假在家,难免会和父母之间产生一些摩擦,然而等气消之后想要与父母和好时,父母那边却迟迟没有什么反应。如果学习了分离理论就应意识到,我们的课题是呈现我们对于关系缓和的态度,至于父母的态度是否改变,那是他们的课题,我们没法改变,也不能干涉的。如果因为我们想要和好就要求父母也是如此,那和他们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收拾房间、锻炼身体等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灵活运用课题分离,生活中很多因自己的不妥当的想法而产生的烦恼会消失一大半!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越来越能分得清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如何和父母和谐相处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父母希望我生活稳定,是父母的事情;父母要求我学业出众,是父母的事情;要不要拒绝父母,是我的事情;怎么表达我的需求,是我的事情……明白了这一点,与父母相处起来,想必会融洽的多。

 

参考资料:

[1]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2]知乎|如何看待阿德勒哲学是一种过时的,鸡汤式的哲学的说法?

[3]豆瓣|《被讨厌的勇气》让生活、人际关系变得简单的法宝:课题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