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你知道如何与父母“吵架”吗?

发布日期:2021-08-25    作者:马雨豪/文 王逸青/图    编辑:袁辉    浏览次数:

中国传统中的,似乎总是伴随着顺从父母的含义。《论语·为政》中如此阐释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所以,孝的关键在于一个字。那这要如何理解呢?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字面上看来,就是不违背父母的意志。

但果真如此吗?违背父母的意志而起了冲突,就等于不孝吗?绝对不是的。这种冲突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子女试图表达并践行自身的意志,而这与父母的认知与要求形成了矛盾。正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内在依据。换言之,正是在与父母的冲突中,双方才能共同进步:子女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进一步成为自己而非父母的附庸,而父母也进一步意识到子女已长大成人,需要有自治权

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冲突的发生是由于矛盾已然暴露,而绝对不是为了顶撞而顶撞。父母说东我偏向西,以为这样就很成熟?不是的。有价值的冲突应是这样的:我认为这样更好/更适合我,但我的父母却以我无法认可的理由反驳,因此我需要阐明并坚持我的立场。的确,父母比我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但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并不能证明父母就是对的,只能说明父母口重要控盐。更何况,时代日新月异,父母沿袭而来的部分经验已经不能适应现状了。所以,为了寻求一个更优的方案,不得不发生冲突。

 

3C2F3


冲突的发展:

冲突的发生往往是有日积月累的基础的,眼前的事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辨证法中,事物发展有正反合三个阶段。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禅师说过这样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与父母的冲突的发展也可以看作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父母说啥就是啥。这时候的你或是出于畏惧,或是习惯了听话,对于父母近似言听计从,双方的关系达成了近似的和谐”——没有冲突,十分平衡,但暗地里已经波涛汹涌。后来,逐渐成长的你会形成自己的看法,这与父母的认识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即便冲突没有爆发出来,你也会感觉自己浑身不自在。

 

第二阶段:

父母说的算个啥。终于,摇摇欲坠的平衡被打破了,冲突爆发了。随着冲突矛盾的加剧、内心力量的增强,你开始敢于向父母表达自己独立的观点。在此阶段,你会频繁与父母讨论具有巨大差异的认知、想法、三观,甚至发生剧烈冲突。但正如前文所说,冲突对事不对人,冲突的同时,你与父母仍可以彼此支持与关心。

 

第三阶段:

和而不同的自治关系。在一次次地冲突中,你在内心当中意识到:我是我,父母是父母。父母亦是如此。终于,你不再被父母过度支配和影响,而是建立起自己独有的价值观,虽然和父母存在差异但能彼此尊重各自的想法和选择。在这个阶段,你不再是单纯地与父母对立,而是既能维护自己的观点,也能吸纳父母的积极因素,对父母的认可是自主的、有选择的认可。

三个阶段往往是会重复出现的,不可能在一次冲突之后双方就能达到和而不同。而三个阶段中,最激烈的就是第二阶段——矛盾的爆发。能不能和平渡过这一阶段,影响了你与父母日后的关系。


49A2C

虽然冲突不可避免,但结果可以不那么惨烈。首先要明确的是,冲突不是目的,而是借此向父母澄清自己的观点,与父母建立起清晰的界限。如果能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就能够有效降低冲突程度,帮助彼此更好达成共识。

其次,沟通前先给父母心理准备的时间。你可以试着先用温和的语气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表示自己能理解父母对此产生的不认同。但要说明这是你的选择,你坚定如此。这样至少能让你父母感受到你的决心,并留给他们考虑的时间,避免矛盾爆发得过于突然致使情绪失控。

再次,循序渐进地提出看法。当我们和父母提出差异巨大的需求,并要求对方立刻接受时,容易激发对方的负面情绪。而给父母留下反应和思考的时间,这一方面降低了对父母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你的耐心、理智、成熟,让父母更有可能接受你的看法。

最后,做到对事不对人。优先阐明自己的观点与反驳父母的理由,而不是上来就攻击父母扼杀了你的自由,惹得双方都很不愉快。父母说你天天在家打游戏不务正业,你可以解释这只是放松并且你做了什么什么,而不是上来就一句你怎么老管我啊你好烦啊的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不然,原本只是提醒也会激化更大的冲突。

要谨记,冲突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双方相互理解包容,和而不同。利用好冲突,一样成为形成和谐关系的助推器,帮助你和父母理解并尊重对方的需求与自由,达成最佳的共识。所以,不要害怕与父母发生冲突,但要学会如何处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