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周来了,我还什么也不会,
啊我有点慌了。
考试周来了,面对无数ddl却无从下手,啊我有点慌了。
考试周来了,睡不好、事儿还多,
啊我有点慌了。
期末已至,小编与朋友之间的聊天逐渐被以上这些焦虑的情绪占据。看着自习室里、图书馆中,人一天天的多了起来,关于考试的担心和焦虑也就油然而生。不少同学都在这样一个燥热的考试周产生了或多或少的焦虑情绪——为考试成绩而焦虑、为考场发挥而焦虑、为担心辜负他人的期望而焦虑……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起谈谈考前焦虑这件事儿。
若要认识考前焦虑,则首先要认识它的“老前辈”——焦虑。《心理学大词典》中指出,焦虑是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不安、紧张、忧虑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而考前焦虑则是由考试这一情景所引起的焦虑,即个体在复习阶段对自己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预判,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紧张不安的心理感受。
关于考前焦虑产生的原因,最广为接受的一个观点是“个人对于未来的担忧”。大学的考试周,和之前小初高的考试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考试不合格,意味着下一学年要重修,并且这门不及格的课程还会记录在个人的档案里,对个人的保研、评优和找工作都有着实实在在的影响。一想到这层联系,很多同学都会视考试周如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
类似的体验相信你一定感同身受,不过我们的实际经历也告诉我们这种焦虑有时候并非坏事。比如我们会在一场重要的考试前感到焦虑,而这也会督促我们在考试前好好复习,在正式考试中将注意力全部聚焦到试卷上,这就是焦虑的动机作用。适度的焦虑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学业甚至身体健康,进而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这紧张刺激的考试周里,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总有两类人可以从容处之:一类是“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份度时光”的世外高人,分数荣誉全乃身外之物,多多少少听天由命;另一类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弄潮儿,面对未知前景,自当淡然处之。而我们普通人,或许没有上述两类人高尚的境界,那面对考前焦虑又该如何减轻这种焦虑带来的袭扰呢?
首先,要从认知上有些思考:这场考试对于你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可能的后果又是什么。对于眼前的这几场考试,我们需要从时间长度的角度来衡量其重要性,比如未来一个学期,这场考试对你有什么影响?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这场考试对于你又有什么影响?由此易得,越是在意短时间内的某种后果,焦虑情绪自然越是强烈;而将时间线拉得越长,这场考试对于我们的影响就越轻微。所以,若想真正减轻考前焦虑,把眼光放长远尤为重要,毕竟,从生命的长河来看,很多考试,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其次,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做大学期间的试卷可能会让你焦虑害怕,可如果让你做小学一年级的题目,相信你一定自信满满。《三体》里曾提到过“降维打击”的概念,意思是站在高维度的层次解决低维度世界无法想象、难以解决的问题。无论什么时候,实力永远是硬道理,当我们的自身能力远超所要求的标准时,对于考试自然是信手拈来、云淡风轻。
最后则是要正视自己,甚至适度放大一点自己的能力。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对于考试内容并不是什么也不会,即使做不到倒背如流、笔下生风,但相对完整的列出要点还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因为对于即将到来的考试的担忧,原本足够的能力被焦虑情绪蔓延侵蚀,变得似乎不那么足够。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们对于自己已有的能力是习惯性弱化了的!所以,不妨多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即使面对更大的挑战,也不至于慌慌张张、焦虑恐慌。
最后的最后,总要给你、给我、给我们留一点美好的期望:祝屏幕前的你科科高分,绩点5.0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