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保研边缘,到底要不要准备考研,压力好大……”
“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研究生到底要不要跨专业,压力好大……”
“喜欢的院校报录比好低,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压力好大……”
作为一个处在大三这个分水岭阶段的小编,我的同学都面临着未来何去何从的抉择,很多人都处于一个“亚历山大”的焦虑阶段,不知道该如何消化这个“鸭梨”,甚至晚上做梦都是写论文、做实验、考研保研等情节。时值复习月,不是大三的同学也都面临着期末考试的压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压力原本是一个物理术语,我们一般生活中谈到的压力,是由其衍生而来的心理压力,即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内部状态所造成的人的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但压力并非就代表着坏事。一般来说,适当的压力反而可以促使我们努力获得进步,过度的、长期的压力则会引起人体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 持续的应激状态不仅会诱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和梗死等生理疾病,而且容易诱发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疾病。
汉斯·薛利就其背后的生理学机制做了相关的解释:机体具有保持体内平衡的内驱力,当压力源威胁到体内的动态平衡状态时,机体会自动作出反应来维持平衡,但机体作出反应的能源物质是有限的,如若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机体就会失去应对持续压力的能力。
薛利把压力与机体的对抗分为了三个阶段:
1.警戒反应阶段。
当出现警戒反应时人体会出现急性应激反应,这些反应会引起我们身体机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若这些状态持续时间短或及时得到了缓解,则产生的压力会成为工作的动力,反之就会出现不良影响。因此,这是一个警告阶段,用以提醒人们引起重视,及时作出调整,若忽视了或者调节失败,或者外界压力过强则会进入第二阶段。
2.对峙阶段。
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人体的生理、生化变化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个体会竭尽所能的调用体内的各种潜能做抵抗。在对峙阶段,人的身心已经开始接近出现故障、发生病变的临界状态,若及时调整,增强自我力量,获得有效的支持,并可阻止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变化,并可能退回到第一阶段,否则很容易急剧发展到第三阶段。
3.衰竭阶段。
在这个阶段,若人体的压力还是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或缓解,则人体的唤醒状态和免疫系统开始崩溃,疾病纷纷而至,直接导致心理防御系统崩溃或者生命因疾病而终止。
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压力其实可以通过机体有效的主动管理来转危为安,甚至于转危为机。看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就要说了:“听过无数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道理我都懂,你倒是告诉我应该怎么办呀!”
小编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告诉自己:压力是正常的,不仅我有,其他人也会有。当压力已经形成了,我们不应该去逃避,而应该坦然地接受。比如说,我在面对未来觉得很迷茫的时候和一位我觉得很大佬的朋友交流过,但他却告诉我:“谁不这样呢?”并分享了他近期的焦虑和思考。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芸芸众生都有自己的烦恼和担忧,压力随之出现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做的是直接暴力地将“压力=坏事”,学会应对压力才是我们获得成长的源动力。换句话说,能在我们脑海中留下记忆的往往就是那些迎难而上的拼搏日子,而不是顺风顺水的平淡时光。
有学者也压力管理中谈到了“登门槛效应”的作用(点击了解“登门槛效应”具体含义及应用:精致穷的代价——花呗还没还,又要欠下债)。下面这个小故事或许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在1984年的日本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的意大利 国际米兰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子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两次夺冠,令人们大惑不解。十年后,他在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不懂这样的道理,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的终点上的那面旗帜上,但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应用“登门槛效应”来应对压力:将大而艰巨的压力来源转化为一个个小而简单的事情,然后逐一攻破,这样不仅能消化压力,这一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自信感也会成为宝贵的人生财富。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未来的路还很长,就像一位哲学家说过的:“既然知道会过去的事情,为什么还要焦虑和担忧呢?”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压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回想起来,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与君共勉。
参考文献:
[1]严璘璘,骆宏,危静,傅根跃,Kang Lee.心理压力的测量方法及新技术[J].应用心理学,2019,25(01):32-47.
[2]吴新炎,李芙蓉.论压力管理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机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