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看电视剧(尤其是宫斗类)时有没有注意到一类情节:反派因为主角的某一无心之失或者是一个误会,开始黑化,走上了“拿起屠刀,立地成魔”的漫漫不归路。而在后期被揭穿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模糊掉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反而指责别人。作为一个“甄学家”,我给大家举个栗子:剧中安陵容黑化之后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在与其侍女的对话中,却完全看不出丝毫后悔之意,更多地是在表达对女主的愤懑——她只记住了女主说自己“心狠手辣”,却全然不记得女主曾多次为她解围、送她礼品。
描述这种现象有一个名词,叫做“不道德健忘症”,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不道德行为的记忆会比其它记忆模糊得多。有人会质疑其真实性,难道自己做过的坏事也能忘记,我咋看电视剧里面都是梦魇缠身呢?
先来看一个实验:实验者请参与者们阅读一则关于考试作弊或不作弊的故事。其中一部分参与者阅读的是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故事,而另一部分参与者阅读的故事是以第三人称讲述的。4天后,参与者们被要求回忆自己读过的故事,结果发现,以第一人称阅读考试作弊故事的参与者们,对故事的记忆清晰度要低于读第一人称不作弊故事的参与者,而以第三人称阅读的参与者们,道德故事和不道德故事的记忆之间没有差异。这表明,人们只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有健忘症,而对别人的不道德行为并不会健忘。
其实,不道德健忘症在短期内是十分有效的复原力,可以帮助我们免于生活中的心理谴责。比如无心做了一件没太大影响的错事,如果一直耿耿于怀,难免郁结在心;有时候“不道德”地遗忘,反而是在大脑自我保护机制下的一个自然选择。就像你的脑海中有两个小人在打架,A让你直面过错,B让你麻溜点忘记,趋利避害的特性往往驱使我们选择B。
很多人可能就要感慨了:还有这种好事?从长期来看,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一直处于“不道德健忘症”的状态下的人们往往会陷入淡化过错从而不断犯错以致失去道德底线的泥沼,永远无法成为一个想要的自己。正所谓“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应对“不道德健忘症”的只有“道德健忘症”。
“道德健忘症”不是说要忘记道德,而是说“忘记自己给予别人的恩惠,记住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忘记别人给予自己的伤害,记住自己给予别人的伤害”,简单说来就是该忘记的忘记,该记住的要记住。南非总统曼德拉的故事或许能给你启发:他曾被关压27年,受尽虐待,在就任总统时,他却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其实啊,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多点“道德健忘症”,少点“不道德健忘症”,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毕竟,没有人是一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