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我们都该变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发布日期:2020-12-25    作者:钟燕苹    编辑:于小斐    浏览次数:

《想见你》的结局已经过去许久,主人公的形象最近却再次在我脑海中浮现:直率爽朗的黄雨萱,活泼白目的李子维,温暖贴心的莫俊杰,每个人都是那么闪亮、耀眼;但直到我把目光放在沉默寡言、走路低头驼背的陈韵如身上,我笑不出来了。

她是一个同黄雨萱一样漂亮聪明的女生,却因为内向自卑的性格而独自走在自己灰暗冰冷的小世界里,饱受着因“不合群”带来的心情低潮。或许是从她坐在李子维的单车后座上说出“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变成你喜欢上的那种女生”的那一刻开始,她的人生就改变了:她不再为自己而活,而是努力地想要活出别人希望她成为的样子,苦涩地扮演着大胆开朗的模样。

我想,这或许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曾经历过的酸楚吧:“你太丧了,开心点”;“你怎么这么点小事都要到处张扬”;“你一定要特立独行吗”……这种被别人唱衰的情境不仅发生在内向自卑者身上,有时也发生在外向者身上。没有谁是生来完美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被挑出“刺”的时候,有些是社会道德对人的必要约束,是对不合理的指正;而有些却来自于偏见与成见,让我们去成为那个我们并不是的人。自信者或许能内化这些“批评”,而敏感自卑的人却会纠结于此,想要为此改变自己:尝试别人欣赏的穿衣风格,被迫去打自己不擅长的篮球等等。这种改变是合群的讨好,是避免被“指责”的自我防御,最终让我们委曲求全,做出违背自我的选择。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受害者,在接受批评时都可能自我怀疑,都可能会丧失一部分的自我认同。而扭转这种局面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不做刻意指责的加害者,尊重他人的性格、爱好、习惯与生活方式,以沟通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不满意而不是轻佻地去指责、谩骂或是背后说小话。



另一方面,这也要求我们能够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我们通过对自己的审视,对重要他人与社会评价的审视,整合出内心深处对自己形象的概括,这是我们自我认同的基石,而自我认同感越高的人越自信。一个低自我认同的人往往是自卑的,在面对挑战时往往会自我否定,同时又常常因此而追求完美,过分在乎事物的负面与他人的想法。正如自卑的陈韵如,总是在意他人的眼光,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无法正视原生家庭,将友情与爱情的失败归结于“自己不够好”。

相反,高自我认同的人则充满自信,敢于挑战自我,坚持自我,能够消化负面因素使之成为自己行动的动力。正如黄雨萱,自信乐观,总是能在悲剧的生活中展露笑容,寻找解决与协调的办法。当我们能够接受自我的方方面面时,我们就能更为轻松地找到令自己舒适的社交状态,不为他人轻易改变自己,有选择性地进行接受他人的批评,区分善意提醒与恶意指责。



归属感与意义感同样重要。安静的陈韵如总认为自己格格不入,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也不值得被人爱,但她漂亮,成绩优秀,懂得照顾别人的心情,她其实也拥有默默守候的莫俊杰、“刀子嘴豆腐心”的弟弟、爱护她的舅舅与妈妈。其实她也是一个充满闪光点的女孩呀,如果她能自信一点,去拥抱自己的优点、进步与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与自己美好的发展的一面,或许能有勇气来对抗生活的灰暗;如果她能够试着用“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心态来对待别人的冷漠,回头看看自己所拥有的,去细心发现他人给予的关怀,或许她的人生也会充满阳光。

我们都该接受自己,努力变成自己喜欢的模样,不为他人的偏见所禁锢,成为自信自由的自己,终有一天,我们会探索到一个更加多彩丰富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12章,罗伯特·费德尔曼

[2] 吴玉军.现代社会与自我认同焦虑[J].天津社会科学,2005(06):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