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该被简单归类

发布日期:2020-12-22    作者:钟燕苹    编辑:于小斐    浏览次数:

小到日常生活中对成绩差者、表现不好者的低看,大到世界议题中种族主义、性别对立的盛行……偏见,就好像造物者为人类镌刻的邪恶烙印,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即便是那些声称自己价值中立者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我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与其说偏见源于内心深处潜移默化的怨恨,不如将偏见态度比作是我们试图简化理解复杂世界的心理机制的副产品。在将事物归类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如此相似,有时却是如此不同。

今天,我们就从社会心理学的归类角度,谈谈偏见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要屏幕前的你画一只苹果,你会为它涂上什么颜色?

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会是红色。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大多数苹果都是红色的,于是当画苹果的指令发出时,脑海中红苹果的画面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通过归类来组织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与认知,这是我们简化环境、减少信息加工的方法之一。于是,对苹果的固有印象影响了我们的主观认知,我们很容易地就给苹果贴上了“红色”的标签。


同样的,当我们将某一事物归类时,感知到的不仅是类别内的相似性,更是不同类别间的差异性,尤其是两个相似的群体间,这种差异性会更加凸显。比如,我们会下意识地将贴有不同名牌的两个班级之间进行对比;小时候的我们会认为女孩是长头发的,而男孩是短头发的;长大后的我们又是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不同肤色带来的差异。

此外,随着归类的产生,“我们”和“你们”之间对立的矛盾就此展开,逐渐表现出“内群体偏好”和 “外群体同质效应”,我们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同时主观地认为其他群体内部的个体都是相似的。就好像稍微长大点后,学生们之间会流传着这样的话语“不要给那些臭男生/女生投票,给我们自己投”,我们想让自己喜欢的群体获得荣誉,因而贬低对方的群体,将他们视为一丘之貉。



表面看来,类别化的偏见只会伤害到他人而无损于自身,但其实偏见不仅禁锢了他人,也会为自己套上枷锁。“男性阳刚,女性阴柔”的偏见至今仍然是一座无法逾越的牢狱,多数男性背负着巨大的家庭期望与生活压力却不敢展现脆弱与感性,多数女性成为善意性别歧视的受害者,在可以自力更生时被善意的“我养你”所套住。每一种偏见都有其两面性,当我们将自己视为A时,我们就将反面的B施加给了对立的一方,于是双方都将只能在A与B所界定的范围活动而被限制,当我们不属于归类的既定获益者时(例如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归类将反噬我们自身。



总之,当我们类别化某一事物时,偏见就自动产生了,我们总是会去概括它们的特点并强加于每一被归类于此的事物,然而事实是,苹果可以是绿色的,女生可以很阳刚,男生可以很阴柔。类别化的偏见只会禁锢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想象力,我们要相信自己是具体的、特别的个体,同时永远去尊重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参考资料:《社会心理学》第9章,戴维·迈尔斯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