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害,我只是有“提前症”罢了

发布日期:2020-12-04    作者:张循铖    编辑:于小斐    浏览次数:

在上大学之前,每到假期最后一周,我的QQ空间里都会疯传一张假期做作业效率的图,图里显示:除了临近开学的那几天有数值,整个假期的效率都是0,而假期最后一天的效率直接飙升到了100%。上大学之后,假期倒是不用做很多作业了,可在完成学期内的作业和任务时,大家还是踊跃地争当“卡点王”。倘若问一句“谁是‘拖延症’患者呀?”,大概十个人里得有八个人举手吧。

“拖延症”折磨的我,ddl前总是一个头两个大,于是我格外羡慕我一“神奇”的同学,老师每布置一篇论文,甚至其他同学还没有开始选题,她就已经“唰唰唰”地写完了,她总是能早早地在ddl前完成所有的作业、任务。我真诚地夸赞她:“你可太强了!”她苦笑着回答:“害,我只是有‘提前症’罢了。”

在她告诉我之前,我还真不知道有“提前症”的存在。我在网上查了查资料:“提前症”(pre-crastination)是根据“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创造出来的,指习惯于迅速完成任务的倾向和行为模式。“提前症”和“拖延症”一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病症”,只是一种行为习惯的表现。



重度“拖延症”患者会在ddl前焦虑得寝食难安,那能早早完成任务的“提前症”患者是不是都能吃得好、睡得香啦?其实并不是的,“提前症”患者不是不会焦虑,只是他们的焦虑被提前到了刚得到任务安排的那段时间。比如我那位同学,老师刚在期中布置了一篇期末论文,她就开始一边担心自己写不出、写不完,一边挑灯夜战地完成几千字,然后开始紧张“万一老师觉得我这个题选偏了怎么办”,“万一大家都比我写得多怎么办”,直到交上论文的那一天,这种紧张感才会消散。

“提前症”在“拖延症”患者眼里“爽得一批”:早早完成任务,有充足的时间修改,还能踏踏实实地去吃喝玩乐、进行放松。但实际上,“提前症”患者更容易把“尽早完成任务”当做唯一目标,只想快点把这件事从代办事项上划去,不会太多关注任务完成的质量。所以,ddl前赶着完成的任务,也不一定就比提早很多天完成的任务质量差。“提前症”看似体现了高效,但也有可能是草率、敷衍了事。我的同学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个“提前症”患者,她完成任务后还会一直担心质量如何,但她也很少去进行修改和完善,因为,“还有源源不断的新任务啊,哪有时间去改别的哦,前面的能做完就不错了。”



不管是“提前症”,还是“拖延症”,都会存在不合理的时间规划,要想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还是需要充足的时间,付出足够的努力。嘿,“提前症”患者们,是不是又接到新的任务啦,别急别急,咱先拖两天再说~




参考资料:

公众号简单心理《拖延已经过时了,下面教你一种浪费时间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