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总是面临着很多选择。小到晚饭吃什么、衣服买哪件,大到选工作、找对象。按理说,能有选择的机会已经十分不错了。可一些人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常常会犹豫发愁,不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向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常采用诸如抛硬币、投骰子等方式把决定权交给量(shen)子(qi)力(nao)学(dong)。这也是当下年轻人间非常流行的一个梗: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像这种“遇事不决,量子力学”的行为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选择困难。这样的人在面对选择时,会反复地考虑自己每一个选择,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选择越多他们越纠结,大事小事都很难做决定。
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好好地认识一下这种“选择困难”。
1、选择困难症产生的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他的著作《选择的悖论》中曾提到过一个观点:所谓幸福,即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但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并不能为我们带来更大的幸福。恰恰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每多一个选项,意味着在选择的过程中就多一分内心的冲突。而每多一分内心的冲突,做选择又增加了一分不易,因此我们往往不能明智且迅速地做出恰当的选择。看似有多个选项,实则每个选项都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需要。于是,有的同学因“我都想要”而纠结,有的同学因“必须舍弃一个”而无奈,有的同学则产生“选哪个都不满意”的惆怅……内心的冲突,让种种负面情绪都纠结到了一起,使人们选择越多,越痛苦。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内心的完美主义作祟。我们自然是希望自己的选择尽善尽美,不掺一点瑕疵。但世界上尽善尽美的事物,又有几个呢?我们习惯于在不同的选项中反复横跳,苦恼于为什么自己的选择不能集所有优点于一身,总希望能把所有的好处捏在自己的手里,可最后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特别是在时间紧迫的时候,内心的纠结与自身的完美主义彼此拉扯,让人抓狂,让人不安失措。
最后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选项不够了解,所以难以做出最佳判断,选择困难。当面对选择过多时,相应地需要筛选的信息也相应增加。如果自己尚未对选项有足够的了解或还没有掌握处理选项中已知信息的能力,就难以做出及时、准确的选择。长此以往,我们就更倾向于采用一些奇妙的小方法,让量(shen)子(qi)力(nao)学(dong)替我们承受做出选择的痛苦。
2、如何应对选择困难
首先,坚定内心的标准。在每次选择前,可以根据自己过往的经历与体验,确定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标准,并在进行选择时毫不动摇地坚定已经确定了的内心的标准,不被外界影响。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对已经确定的标准进行修正,而是在一个总的标准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微小的调整。下次再进行选择的时候,把已经调整好的标准作为度量衡,选择最与我们的标准相匹配的那个标准即可,困难便会少很多。
其次,积极的自我暗示。重视每一次选择这固然好,但也在无形中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如果在进行选择时一直在想:“如果这不是最好的选项怎么办,它会不会给我带来很不好的后果?”这无疑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焦虑。不妨换一个自我暗示的角度去想,同时调动潜意识里的积极力量,比如:“我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其他选项可能也很好,但我的选择就是最适合我的。”……如此,在选择时便不会那么纠结。
最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了解各个选项。我的生化老师上课时举过她买化妆品的例子,她买美妆的时候,不会被广告词中“透明质酸钠”、“碳酰胺”这类概念唬住,而是直奔主题,选择最需要的。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如果也能有类似的知识储备,倒也不会在纷繁复杂的选择中苦苦求索。当我们对一个选择对象足够了解的时候,做出最佳预判,选择最优选项,相信会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这个世界花花绿绿的事物太多,选择也过于丰富。“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或许可以解决一时的烦恼,但绝不能每次都让你做出最优质的选择。面对选择困难,希望你能拥有直面选择的勇气,勇敢的向选择困难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