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

发布日期:2020-10-14    作者:于小斐    编辑:于小斐    浏览次数:

弗洛伊德曾说:“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和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他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或许在弗洛伊德眼中,只要一个人能够实现“努力工作”和“爱人”这两件事,幸福对于他而言便唾手可得。对于我来说,从前的我认为幸福就是一帆风顺、做的事情都有一个美满的结果;但现在的我却倾向于认为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更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即便不能做到事事有回应,能够一次次地感受到爱与被爱同样也是一种幸福。

对于“什么是幸福”这一主题而言,我们每个个体都有发言的权利,都可以对此说出自己的主观描述,但除了个体意义的幸福外,或许幸福也存在着通用的公式。与幸福这一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的心理学对此做了不少研究,毕竟人人都想获得幸福,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找到更接近幸福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需要客观基础,但客观基础并不是幸福本身。幸福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现象,更是社会构造。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莱恩认为:“当人们连衣食住行这种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不会感到幸福。因此,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前,收入每提高一点,就会使人感到更幸福一些。但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收入带动幸福的效应就开始出现递减的态势,且收入水平越高,这种效应越小,以致可以达到忽略不计的地步,这就是‘快乐鸿沟’现象。”因此或许物质水平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们的幸福感,但它并不是通向幸福的最终答案,在物质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追求进一步的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慰藉或许可以让你感到更深一层次的幸福。

个体的心理控制源便是这样一种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影响因素,影响着人们对于幸福感的掌握。心理控制源是反映人们对行为与后来事件之间关系的期望,并反映人们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倾向性。对于内控者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认为行为的后果是由这一行为本身决定的,而外控者则认为行为是由行为以外的因素导致的,比如他人、环境,甚至是运气。内控者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选择积极应对外在条件对事情本身的干扰,而不是选择自怨自艾,逃避问题,因此他们更容易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毕竟行动可以让人感到充实。而对于外控者来说,他们常常认为外在环境造成的困难是很难被解决的,不愿意主动化解困难,因此很难在每次活动中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毕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没有难度,都可以心想事成。所以说幸福其实是有通用公式的,那就是一定的物质水平加上被满足的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虽然说通过这样的公式,人们似乎都可以获得最普遍的幸福感,但是每个人心中仍然有自己的对于幸福的定义:或许是在寒冷的下雪天躺在有暖气的摇椅上看喜欢的书,或许是在饥肠辘辘的时候吃到一顿美味佳肴,又或许是在日常生活里感受到的周围人的善意……

对于幸福的定义有许多,名人有,我们自己也有,不妨想想对于你来说到底什么才是幸福,把握好基本的幸福公式再加上属于你的特点,那么独一无二的幸福就在向你靠近的路上。



参考资料:

幸福心理学[M].肖永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幸福心理学”论提升工作幸福感[J].郑国娟、张丽娟.企业活力,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