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九月,又是“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时节。刚刚结束了一校三地教师共同参与的“一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思考”线上培训课,摘掉耳机,脑中总还是这样的情景:小树林中琅琅读书声,操场上逐风奔跑的身影,即便是口罩也遮不住的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这才是校园该有的样子:秩序、生机、使不完的力气,还有怀揣着热望,永远期待远方。
依然难忘自己2008年第一次踏上讲台,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那时起,我便开始学习用一种新的视角见证和参与学生的成长故事,尝试着以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去感受那些故事里青春的快意、拔节收获的喜悦,同样不可回避的还有黯淡的天空、蜕变的苦痛。每当遇到后者,便常常期待,这样的讲台可不可以再大一点,这样的努力可不可以再有力一些。
今天,这门课程已经正式纳入了学校整体的教学计划,以必修课的身份出现在了每个学生的选课菜单里。在课程建设培训会上,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傅艺娜主任详细介绍了整个课程的建设情况,以“塑造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破题,重点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调适能力,从历时一年的示范教材编写到线上线下结合的授课学习模式变革,六次专题研讨、全程学生参与反馈、全程学情收集,展现了我们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严谨专业的工作、治学态度,更是让身为兼职教师的我更清晰地明确了课程的目标和意义,努力的方向和价值。就像君松书记说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能力,这四种山大基因都要根植于强健过硬的心理健康素质。
联想到前一天给新生上心理适应讲座,他们笑称自己是“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一代。一场疫情给予了他们一段极为特殊的人生履历,在最为重要的一次学业大考面前,他们用坚忍的努力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这背后默默承担的压力、长期居家相对封闭的生活体验以及如何面对陌生环境带来的挑战和构建新的社会支持圈子,这更是一次人生的大考。而这对我们每一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艰巨的考验。要站上讲台,向每一个学生讲授心理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会了解和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够调试自我应对环境的变化、学会直面问题主动求助,甚至是主动帮助他人。我们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能力是不是足够胜任?我们如何进行有效又生动的教学设计?我们如何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抽象的心理教育知识转变为学生的自我内化体验和行动?在培训的过程中,大家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李赛强老师一同探讨和交流,我们都真心希望打造这样一门“金课”:普及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培育学生拥有应对挫折和自我调适的本领、建立滋养心灵的意识,在对生活的热情中练就可堪大任的坚实臂膀和强健心灵。2个必修学分沉甸甸,对学生来讲,是生而为人的底色、是为学求知的素养,是攀高登顶的基础;对老师来讲,更是一份担子,还有一点点跃跃欲试。
一上午的培训,勾起了许多的回忆,更多的是期待前方。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灵魂唤醒灵魂,苏格拉底说教育是点燃火焰。我想,教人心里铺满阳光,教人如何向上、追寻幸福的课程尤其如此吧。愿我们可以执掌好手中的火把,教以文化、育以品德、唤醒灵魂,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德智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