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爱看外语片呢?
-其实挺喜欢的,但我嫌浪费时间。
-看国语剧就不浪费时间吗?
-不啊,我可以一边听剧一边写作业。看外语片我得盯着字幕,没法一心二用了。
-还有这种逻辑?
一边听歌一边学习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都很熟悉,但一边听剧一边学习我却闻所未闻。听完朋友的歪门邪道后,我在家进行了实验。但是,于我而言,这真没什么效率:我的注意力总会从作业上渐渐地转向屏幕,剧情使我投入,作业被我遗忘。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极作业后,我又恢复了一边听歌一边学习的“低级”常规操作。
为了 “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为了兼顾学习和娱乐,当代大学生确实会不遗余力地尝试一心二用的各种方法:边听歌/剧边写作业,边听网课边看小说,边背公式边看球赛……我们似乎真的可以一心二用。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一心二用的成功得益于大脑的分配性注意。注意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我们的生理机能保证了注意力的分配。当我们进行某项活动时,大脑皮层上占主导地位的对应区域产生兴奋,其他区域受到抑制。但多数区域并未受到完全的抑制,仍能操纵身体同时完成有限的任务,其中习惯性的、自动化的动作完成更为简单。譬如,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的过程汇总,尽管我们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写作业的思考运动,但“听”的功能受限程度低,我们仍能继续感受音乐的旋律而不怎么被打扰。
但是,注意的分配不是无条件的,想要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其中一项必须是为我们所熟悉的。人们对熟练的活动不需更多的注意,因此可以把注意中心集中在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听歌不会干扰学习也正是因为我们的听觉系统时刻处于运转状态中,“听”本身就是一项熟练的活动。相反,同时进行几种不熟练的的活动只会导致我们哪一样都做不好,就好比初学舞蹈的肢体不协调者,顾手不顾脚,顾脚不顾手,舞蹈没学会,动作却都变形了。
此外,进行的集中活动之间相互关联也有利于注意分配。学生可以上课边听边记笔记,厨师可以边切菜边注意锅里的鱼有没有熟……可以说,所有看似单一的活动都需要我们高度集中的“一心二用”。但文章开头所提的看剧与写作业这两项活动却相差甚远,同时进行时大脑会产生混淆,不知道该将注意力集中于何处,于是倾向于更轻松的看剧,自然而然地就忽略了学习。

总而言之,注意分配因人而异,与当事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联想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心理学有“多通道参与有利于学习”之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一心二用”的能力确实需要得到锻炼,尤其是在进行元素多样的活动时,四肢与感官的并用会使我们收获更多知识与内容,提高我们的效率。但是,当我们意识到两项活动并不兼容时,也应该及时止损,区分轻重缓急,选择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完成更紧迫的、更有意义的任务上。
参考资料: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彭聃龄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