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上网课过程的坎坷,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学期初就有这么多文献要读,这么多作业要写。随着各科老师讲完课程大纲和复杂多样的考核要求,新学期的“压力树”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了,浇灌的肥料不用自己动手也一堆堆地自动前来报道。好在这段时间快递物流正在陆续恢复中,于是在一个令人头秃的夜晚,我果断买了爱吃的猪肉脯、芒果干、蛋黄酥还有一整箱香飘飘奶茶,深觉有了这些零食的加持,奋斗之路终于不孤单!伴随着快递到来的还有妈妈的唠叨“吃零食对身体不好”、“边学习边吃零食不能专心听讲”......我振振有词地回应:我压力太大了,我需要吃零食减压。说完之后,又突然心虚地想了想:压力大时这样做真的好吗?
在这个快速运转的社会中,压力几乎处处可见,压力大时吃东西,想来我不是一个人。很多同学在期末复习周学到心烦意乱时喜欢用奶茶和其他零食给自己放个几小时短假,而奶茶里的咖啡因也可以重新让我们振奋起来。之前也有研究者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情绪性进食行为与包括压力在内的生活事件各维度之间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虽然这种“现代化”的减压方式很常见,但真的有效吗?
情绪性进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顾我们自身的食量而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因此,不仅会使热量摄入超标,还会导致肠胃方面的疾病,直接影响身体健康。Sinha等人的研究发现压力会导致个体更渴望高糖、高脂肪、高碳水的食物,而摄入超过新陈代谢水平的食物则会导致个体肥胖。因此,长此以往摄入此类食物不仅可能会导致一些生理疾病,而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还会导致体重污名,给个体带来了压力的同时消耗个体用于调节进食行为的心理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摄入了更多的食物,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从上述分析来看,所谓的“食物减压法”并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选择它呢?
俗话说“吃饱了就觉得开心”,吃甜食的时候幸福感更甚,除了甜甜的口感让人获得味觉上的满足外,多巴胺的分泌是另一重要原因。甜食中的糖分进入人体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多巴胺,它通过血管流至全身后,可以传递幸福及开心感的信息,最后刺激神经,使人产生亢奋的感觉。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你明明知道吃很多甜食会长胖,但还是忍不住吃了一块又一块的原因吧。除了甜甜的味道令人心情变好外,吃东西还能补充身体需要的能量,满足生理上的需求,振奋精神,从不开心中把你拉一把。因此,“化悲愤为食欲”这句话也有它自身的道理。
心情不好时适量吃些甜食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重新拥有活力,但这种“食物减压法”却仍是治标不治本,当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时还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当我们感受到压力时,最好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找到压力的源头,再对此出击。写到这里,我默默地收起了自己的零食,让妈妈监督自己每天只可以吃一点。至于珍珠奶茶嘛,当然是跟疫情过去后出去郊游的时候更般配啦!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生活事件、情绪性进食和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郭佳鑫.河南大学.2019
[2]压力为何导致进食数量增加——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D].戚玮.华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