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工作VS二战,我该如何做出抉择?

发布日期:2020-03-04    作者:钟燕苹    编辑:孙浩令    浏览次数:

至此,2020考研成绩的发布告一段落,考场如战场,结局有胜有败,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或许,现在的你还未从落榜的惆怅中恢复过来,现实的问题摆在了面前:二战还是工作,该如何做出这具有转折意义的人生抉择?

心理学中的沉没成本效应解释了一个规律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不仅会关注这件事所带来的好处,也会综合考虑自己过去所付出的成本。考研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我们的沉没成本,因此,后续的选择与行动都将会围绕着能否弥补考研失败的损失并获得相应的回报来进行。

首考失败后,很多人是不甘心的,毕竟过去的一年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有一年积累经验,对二战成功更有把握,值得一试;而有些人对考研丧失了信心,不想继续浪费时间与父母的金钱,转而选择工作。这两种想法符合沉没成本效应的反应机制:一是眷恋“沉没成本”继续投入;二是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淀成本”而不敢投入

当然,更多情况下,我们会犹豫二战成功虽然意味着更高的学历和更好的工作,但它仍然有失败可能参加工作能实现经济独立,与同龄人保持一致的步伐,但没有充足的前期准备情况下竞争能力弱,可能找不到合意的工作。心理学认为,我们的态度有时不只取决于事件本身,还有对结果的预判。此时,我们的纠结很大程度来源于结果的未知性,还未做出行动,就已经开始为潜在的失败而后怕,不敢失败,因此左右为难。

所以,我们该如何保持理智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呢?

首先,“零起点”思考,停止回顾沉没成本。考研失败了,投入的时间与经历也已经无法挽回,一味执着于“我努力考研却没有回报”将会影响我们的理性选择。试着将现在作为人生新起点,一切归零,集中精力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其次,花一定的时间梳理自我,结合实际情况与个人意愿进行自我规划。考研失败的焦虑无形之中逼迫着我们迅速做出选择,但其实“零起点”为我们留下了一定时长的空白期,我们不必那么迫切地做出选择。在这段时间里,尽可能让自己冷静下来,想想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哪种工作,选择读研或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能否帮助自己成为理想自我;同时对比父母的期望、家庭的情况以及其他必须考虑的当下实际情况,以此来做出自己的最终选择,形成在“零起点”基础上的短期或长期规划。

最后,适当减少对后果的预想,专注于当下的努力。一定程度的忧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理性,但过度地预测未来却会形成焦虑与压力,反而混淆思维。当做出选择后,就不要再去幻想“坏结局”,未来本就是不可估计的。成功的结果充满期待信心然后不断努力,只有相信自己成功,才有更大的成功的可能性。

希望屏幕前仍在为二战还是工作纠结的你,能在看完这篇文章后试着冷静下来,不再瞻前顾后,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不断努力,并且坚信失败之后,前路依然可期。


参考文献

[1]陈仁芳.后悔与非理性决策思维心理误区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04):96-98.

[2]蒋多,鲁铱.行为决策中的沉没成本效应[J].决策与信息,2016(08):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