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明天自己有早课,前一晚定好了明早七点钟起床的闹钟。
第二天早上。“铃铃铃......”第一个闹钟响了,你一看才七点钟,立马点击过五分钟再提醒的按钮随后倒头就睡,循环往复,直到七点半被老妈喊醒。
懒懒散散地洗漱好后吃完早饭准备第一节网课,刚在书桌前坐下,你一看群消息:雨课堂崩了,我们转战其他平台,大家稍微等一下。你心想:太好了,正好我还没睡够,趁这段时间还没上课,我再抓紧补会儿觉吧,等睡饱了我一定好好学。
……
同学们,这是不是你最近的真实写照呢?
离开线下教室授课的限制进入一个舒适的环境,提高了便捷性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自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同学这时候恍然发现原来自己的自律能力其实真的很一般。除了自身自律能力的提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自律学习呢?根据波克特(Boekaerts,1999)的归纳界定,自律学习是个人在元认知、认知、情意与行为等不同层面,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其焦点在于个人如何建立、改变及持续学习,以及学习迁移。哈德文和韦尼(Hadwin and Winne,2001)也说,学会如何调整和控制与学习有关的认知过程及行为是复杂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它不只是停留在获得及运用一系列的学习技巧与方法。基于这两点,小编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大家进行自律学习。
限制选项
在正式上课前整理好自己的书桌,只将与学习有关的物品,如书籍、笔记本以及必要的电子产品放在视线范围内,营造一个有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氛围。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时不吃零食和水果,避免分散注意力!虽然上网课时必须要用到一些电子设备,而且需要利用QQ群、微信群即时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经得住电子产品的诱惑,但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帮助实现“限制”:例如用电脑听课,在手机上“种树”等,防止自己一不小心又陷入微博、知乎、朋友圈的漩涡中。
幻想有他人监督
旁观者效应告诉我们,社会上每个人对于所发生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但当有他人在场时,个体在行动前就会比无人在场时更加小心地评估自己的行为,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因此,可以在进入书房或卧室后开着门,幻想父母或者老师可以随时知道你的学习状态(其实,当你开着门的时候,父母自动就成了“监工”,总是会路过,总是会瞅一眼),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自律程度。而且很多授课平台的随机点人回答问题的功能可是很强大的哦!
坚持原则
学过生物课的同学都知道巴浦洛夫和他的狗的故事,听过“强化”这个概念;后来,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认为当刺激有利时,行为会反复出现;不利时则会减弱直至消失。你准备做作业,突然收到了一条来自微博特别关注的信息,你分心去看,看了一条还有下一条……你尝到逃避学习任务带来的短暂甜头,很容易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打破原则的行为,原则就变成了没有原则。所以,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就要从不给自己打破原则的机会开始!闹钟响了就起床,上课期间不玩游戏、不刷微博、不吃零食……而当你坚持了第一次之后就很有可能坚持第二次、第三次,之后你会发现,坚持变得越来越容易,慢慢地,自律成了你的“自动行为”,你真实地拥有了自律能力。
总之,不管这几天你的表现如何,第二周的网课之旅马上就要结束啦!如果你保持了自律状态,那恭喜你,请继续加油;如果你“不幸”属于被自律抛弃的那个,那就从现在开始调整起来吧,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提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
参考文献:
王政彦.影响成人远程学习者自律学习的心理与背景因素之分析.中国远程教育,2003.
余明.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社会心理科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