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睡觉,还是上课,这是个问题

发布日期:2019-12-03    作者:张循铖    编辑:田沐鑫    浏览次数:

睡觉,还是上课,这是个问题

最近降温降得厉害,人人都贪恋温暖的被窝,“起床困难症”患者越来越多,在上课和睡觉之间艰难地做选择。我的舍友小Z,就是其中之一。她的起床困难症非常严重,闹钟已经闹不醒她,只能依靠人工叫醒服务。最近,人工叫醒服务也不太管用了,终于,在前天早上,喊了她好多遍也没能让她下床,我们只好把她留在宿舍睡觉。本以为小Z会睡过一整堂课,但在开始上课快十分钟时,她匆匆赶到了教室。一坐到座位上,小Z就开始轰炸宿舍群:


为什么我们怎么也喊不醒的小Z,能被我们已控制到最小音量的关门声叫醒呢?不是小Z听力突然变好了,其实,这是她认知失调的结果。认知影响行为,我们可以从人的行为去推断其认知。


“认知失调”这个名词最早来自于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理论的基本要义为:人面对某种情境需要表达态度时,旧认知(旧信念)与新认知(新理解)产生冲突,进而引发不舒适、不愉快的情绪。小Z在面对睡觉还是上课这个问题时,旧有的“不能翘课”观念,与新的“天好冷,被窝好暖,我好困,我不能离开床,我要继续睡”想法发生冲突这让她产生了紧张感,害怕老师这堂课会点名、会提问。

认知失调理论还指出,个体会试图解除认知失调带来的心理紧张,以重新恢复平衡。小Z通过保留旧认知、否定新认知来重新达到认知平衡,落实到行为就是从床上爬起来、飞奔去上课。还有一种缓解紧张、恢复平衡的方法:寻求更多新认知的讯息,提升新认知的可信度,借以彻底取代旧认知。拿小Z来举例,如果她感冒了,医生告诉她休息不足会加重病情、受冷也会加重病情,她选择继续睡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在这个情境下,再假设这堂课因为老师突然有事,改成了自习,小Z的新认知就会彻底取代旧认知。


舍友小Z的认知失调看似只包含了两个认知,实际上,除了两个主要的认知外,其他相关的认知也会对失调的程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小Z对老师的认知,如果她认为上这堂课的老师对出勤要求很严,那她旧认知的力量就要强于新认知很多,相反的,如果她认为这个老师很好说话,下次补假也没关系,那她的新认知在与旧认知的冲突中就会占上风。

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继续睡觉还是按时上课,是每天都要面对的艰难选择。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早睡,再早一点睡,我们还是要坚决抵制翘课行为的。除了上课和睡觉,我们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会让我们产生认知失调的艰难选择,希望在其他“关键时刻”,大家都能做出正确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