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学会说“不”——停止纵容情绪勒索

发布日期:2019-11-18    作者:钟燕苹    编辑:田沐鑫    浏览次数:

独自承包了小组成员的课堂展示,深夜两点硬打起精神做着PPT;出境旅游的返程拖着一行李箱七大姑八大姨的化妆品和保健品;下课后“顺路”帮舍友取了好几个快递……过程遭罪,事后后悔,每次都会告诉自己:“以后再有人叫你帮忙,千万不要胡乱答应了!”可下一次,却又还是陷入了勉为其难地帮忙而累坏自己的死循环。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这样令人苦难的事情。

如果你去问他们,为什么宁可牺牲自己舒适而有节奏地生活,而无法对别人说“不”呢?说“不”就那么难吗?很多人会告诉你,是的,说“不”真的很难,因为,我怕拒绝会让别人觉得我不够仗义,因为我怕拒绝会使我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疏远,因为我怕不帮忙会让别人觉得我小气……这样的人被冠以同样的名字“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在一段时间里是网络热词。但在心理学上,“讨好型人格”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诊断名称,更多的是一种行为倾向和心理模式。或许因为“讨好”二字乍听起来像是趋炎附势,令人不适,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拒不承认自己在讨好他人,在忽视自己的感受,但在行为上却下意识地满足对方的需求。

但其实拥有“讨好型人格”的朋友往往是内心敏感善良的人。他们善于倾听他人的需求,洞察他人的情绪,只是他们不擅长处理冲突,宁愿自我牺牲也不敢表达自己的诉求,害怕他人“居高临下”的道德指责与能力否定,所以才会希望通过满足对方的方式来找到自己的价值感,维护自己的高自尊。

一味地满足他人的需求很有可能意味着他人没有底线的索求。朋友向我诉苦:“受够被发好人卡了,每次舍友一有什么不会的事都要找我帮忙,也不说一句谢谢。”确实,人善被人欺是个残酷的事实,“讨好型人格”的人常会受到他人的情绪勒索。心理学家苏珊·佛沃提出,“情绪勒索”反映的是有些时候我们为了维系与重要的人的关系,为了不让自己被贬低,为了减少焦虑而重复被迫去做一些不情愿的事情。譬如舍友们以沉默来回应卫生检查的通知,最后只有舍长一个人默默承担了全宿舍的卫生打扫任务。勒索者用沉默或是其他手段压榨了被勒索者的心理生存空间,为了保持责任感、减少罪恶感,被勒索者很可能会顺从他人的要求,形成恶性循环,失去发言权,消耗了“自我”的个性。

隐性的勒索者无处不在,懒惰、不负责都可能助长一个人对他人情绪勒索的特性。所以,为了不被无休止的被情绪绑架,我们必须学会勇敢说“不”。

第一,我们要明白,拒绝他人,并不代表着我们是个坏人。接受他人不合理的要求,只会压榨我们的时间和个性。一味的讨好并不会增加我们的价值感,反而默许“情绪勒索者”一次又一次的不尊重的要求。

第二,为自己设定底线。帮助他人同样需要底线,当对方怂恿你做一些不合理的事(譬如包庇恶行)时,我们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不该为情感让步。

第三,不轻易承诺,量力而行。在决定帮助前,仔细考虑自己手头的工作安排,衡量自己的能力范围,切记允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能够完成的任务。

无底线与无原则的帮助会逐渐吞噬真正的“自我”。在说“yes”前考虑考虑自己的感受,当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放在别人之后,并不能赢得别人真正的尊重,反而“惯坏”了那些勒索者。

爱己才能爱人,希望大家都能勇敢说“不”,找回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