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总是学不会独处?你可能缺乏自我关怀的能力

发布日期:2025-11-06    作者:丁俐文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周国平说:“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能力。如果说不擅交际是一种性格的弱点,那么不耐孤独就简直是一种灵魂的缺陷了。”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一边在心里想着“别骂了”,一边默默地给自己确诊了“灵魂残缺”......


精神分析学者们认为,与自己相处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温尼科特认为,独处的能力指的是“一个人与自己融洽相处的能力”,尤其是在没有外界他人存在的时候,仍能很好地回应内心的冲动与需求的一种能力。当想获得陪伴但无法从他人处获得的时候,拥有独处能力的人是能够被自己的内心(思想或感受等)所陪伴、安抚和慰藉的,且他们并不感到无聊或空虚,而是能够自得其乐。相反,如果你无法忍受一个人的状态(和他人保持线上联系不算独处哦),在独处的时候总是感到空虚、孤独,甚至被一种巨大的惶恐和焦虑所淹没,那么你和自己好好相处的能力大概有些不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人会缺乏独处的能力呢?客体关系理论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独处能力的形成,跟个体在婴幼儿时期所获得的“好的独处体验”有很大的关系。具体而言,如果母亲(或者主要照顾者)能够反复及时地回应婴儿的需求,婴儿的心里便会内化这个“好妈妈”的形象(好的内在客体),当母亲不在身边或者当她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婴儿仍能依靠内心的这个“好妈妈”给予自己所需要的陪伴与安抚。相反,如果在婴幼儿时期遭遇了照顾者的情感忽视,需求总是得不到回应,那就无法发展出一个好的内在客体,无法被自己的内心所安抚、支持与肯定,也就容易在独处时感到空虚、惶恐、孤独。


简单来说,如果小时候的我们没有得到良好的关怀和照顾,那么长大后的我们也很可能会缺乏自我关怀的能力。当面临独自一人、无法再从他人和外界获得关怀和支持的处境时,就会感受到一种“需求无法被满足”的恐惧,从而感受到孤独、惶恐等一系列消极情绪。所以,学会独处其实也是学会自我关怀、学会好好照顾自己的过程。

研究表明,自我关怀能力强的人抑郁和焦虑水平更低,同时也具有较低的孤独感。设想,如果你总是对自己过分严苛,总是习惯性地批评、指责、否定自己,那么在独处的时候,你无异于和一个严厉的“暴君”待在一起;相反,如果你能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自己多一些耐心、包容、接纳,成为自己的朋友,那么独处对你来说反而可以成为一种放松和休息。此外,缺乏自我关怀能力的人会更容易依赖他人,甚至倾向于用讨好的姿态来博取他人的肯定和接纳,以此来填补内心的空洞;而学会自我关怀则能帮助构建强大、稳定的内核,让我们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关怀不是自怜自艾,也不是自我放纵,它是一种能够接纳自己,理解自己的过失和苦难,并坦然接受人无完人这一事实的能力。值得高兴的是,这种能力是可以习得并通过练习不断提高的。


1】觉察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学会自我关怀的第一步是学会觉察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比如,今天出成绩了,我退步了很多,感觉有些失落,需要吃顿麦麦来安抚一下自己(bushi);比如,最近ddl好多,我感觉压力很大很焦虑,我可能需要给自己松松绑;比如,今天又和爸妈吵架了,我感觉很愤怒、很无力、很伤心,我需要有人倾听陪伴......如果我们习惯性地忽略、压抑自己的感受,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隔离,那这些失落、焦虑、愤怒、无力的情绪就会像垃圾一样被埋在毯子下面,虽然好像可以假装看不见它们,但终有一天它们会爆发,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只有学会觉察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直面、承认它们的存在,我们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


2】在对待自己时,想象你是如何对待他人的


想象一个你很在乎的朋友、亲人或者伴侣在面临困境、受到打击或深陷孤独的时候来找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比如,如果你的妈妈因为工作不顺利而陷入负面情绪,你可能会跟她说:没关系的妈妈,有什么不开心的你可以和我说;你可能会给她一个拥抱,陪她出去散散心,或者准备一顿她爱吃的饭菜来安慰她。缺乏自我关怀能力的人可能很懂得如何对别人好,却总是学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同样是工作、学习不顺利,在面对别人的难过时,他们往往能耐心地给予鼓励和安慰,而在面对自己的失败时,“我怎么这么糟糕、这么差劲,这点事情都做不好”的想法却总是占据他们的头脑。另外,当头脑里那个批评的声音再次出现时,你也可以试试把它记录下来,并扪心自问:如果此时是别人处于这样的境遇中,你会这样说吗?有的时候,我们只有在罗列出那些话之后,才会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究竟有多么苛刻。所以,学会自我关怀需要我们看到心里那个严苛的小人,改变和自己对话的方式,把自己当成在乎的亲人、朋友去对待,慢慢地,我们就能学会如何善待自己。


3】用肢体动作来安抚自己


研究表明,善意的肢体动作能够立刻对身体和大脑造成影响,抚慰副交感神经系统,缓和压力激素的分泌。比如,你可以在独自伤心痛苦时,将双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或是用双臂搂住自己。除此之外,如果不愿向他人倾诉,你也可以抱抱枕边的小熊来安慰自己。研究表明,被群体排斥的人如果能在事后接触毛绒泰迪熊,他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会得到不小的缓解。


祝愿大家都能拥有和自己好好相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