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费啦#^_^# 平稳落地”
 
“用大学三年圆了高中三年未完成的梦”
 
“我说过,**大学,会再见的”
 
“依然在无比期待着未来!”
 
……
最近,保研结果尘埃落定,社交平台上充满着关于保研成功的消息和文案,话题与讨论比比皆是。然而,这也使很多人又陷入了焦虑的循环之中。无论是身处大二或大三的学弟学妹,还是同为大四却未保研的同龄人,都开始对自己重新审视:我是否没有他们优秀?是我不够努力吗?考研这么卷,我能上岸吗?

同样处于考研大军的小X也向我诉苦,“阿强,我感觉自己好难受呀,身边很多人都已经成功上岸,相较于他们来讲,我觉得自己的节奏慢了半拍,好像被抛弃了一样,好无力呀,都没心情复习了。”最让小X难受的是,父母打电话来说:“XXX家的孩子保研去了北京的一所C9院校,他当年高考和你差那么多分啊……”,想和父母解释却不知从何开口,也使他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怀疑之中:为什么没有在大一的时候更加努力?如果在之前的某个重要节点做出不同的选择会怎样?为什么高三没有会更努力一些……

节奏被打乱
这可能是绝大部分考研人都经历过的时刻。从春天一直到现在一直在认真备考,投入努力,最多与研伴比比进度,但总归风平浪静;但突然之间,许多人提前成功保研,看到他们取得领先,难免会影响心情,心生羡慕嫉妒,打乱复习节奏,一瞬间不知何去何从。
被质疑
看到朋友圈里的大家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保研到985、211名校,甚至有很多高考分数不如自己的人也获得了梦校的入学资格,而自己依然在为一所普通学校的录取而拼搏。前方一片迷雾,不免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他们可以保研去名校,而我连普通高校能否上岸都不能百分之百确定。” 有的同学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要转投更好的学校,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学业压力
十月本就是新一轮放弃的高峰期。虽然复习的深入,很多同学发现专业课的学习变得异常艰难,英语阅读的错误率仍然居高不下,政治背诵甚至还没有着手……种种种种,想想便足以令人倍感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获知别人的好消息对自己的心态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实际上,大多数人的焦虑和自我怀疑源自于自我与他人的比较。当我们看到他人取得卓越成就时,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然而,在羡慕他人成功的背后,通常被忽视的是他们不曾展现给我们看的辛勤努力。就拿保研为例,发一条保研成功的朋友圈看似轻松,但实际上,背后付出了大一到大三的不懈努力,从未停歇。为了一纸保研资格,他们可能放弃了许多周末的欢聚,孜孜不倦地追寻着知识的星辰。
房琪在某真人秀中曾对一位选手说:“我们终其一生不是要为了满足每一个人,而是要找到跟自己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人,我想跟你说,这世界很喧嚣,做你自己就好。”是啊,人终其一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按照这个节奏过上充实的一生。世界上每个人都存在于自己的时区,而在这个时区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步调。
有些人或许起步较快,有些人或许起步较晚,但只要每一步都走得坚定,结局通常也不会太差。生活的节奏快慢各异,但生活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有的人成功保研,有的人选择直博,有的人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他人种种,我们不必嫉妒,因为每个人都追求着不同的生活目标,不必凭他人的生活标准来否定自己的生活。

每个人的花期并不相同
 
别让任何人过度打乱你的节奏,这既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成熟。无需轻易嫉妒他人,甚至陷入焦虑,也不必因为某些单一而功利的标准来否定自己。每个人花期不同,不必焦虑有人比你提前拥有。就像一个微博高赞热评里说的:“有人花三分钟泡面,有人花三小时煲汤,有人外卖已送达,有的人才刚好切好蒜苔和肉;有人选择种小麦,有人选择种玫瑰;有的人喝了酒,眼睛雪亮亮讲着浪漫和爱;而有的人喝了酒,满眼的心酸和泪水;当你选择了你要的方式,就坚定下去,别胡思乱想。”
焦虑的反义词是什么?——是具体
 
而应对焦虑在最好方式是在具体基础上的行动。“焦虑的反义词是什么?”“是具体。”
一谈到具体你就会找到方法和路径。因为焦虑通常是一种虚幻的情绪,当我们踏上明确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行时,焦虑通常会逐渐减弱。放慢脚步,别着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步调,花时间深思熟虑、总结经验,坚定信念,积累经验,一切都是逐渐上升的过程。你追求的目标,终将实现。
愿你在自己喜欢的生活节奏中
 
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