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的一位朋友总表现得很自责和不自然,在问明原因后我才得知,原来她的一位很要好的发小最近在一个全国性质的比赛上获了奖,虽然她嘴上对发小说着“太好了!真为你开心”,但是她心里却清楚,自己并没有那么高兴,甚至更多的是失落。

她从前一直觉得自己是希望发小一切都好的,但当发小取得成就时,她却感到了一丝嫉妒。她瞬间被自己“邪恶”的想法吓到了:明明是最好的发小,为什么自己还会嫉妒她?
所以这种想法真的很不堪吗?人又是为什么会嫉妒呢?
嫉妒使人丑陋的说法好像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因为我们总会认为,当一个人嫉妒他人时,这个人便是心胸狭窄的,因此当我们自己也产生类似的情绪时,就很难直视这种情绪。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有的时候自己也正在经历嫉妒,即使明知道这种想法是“丑陋的”,却往往不由自主。
那么,人为什么会对比自己好的人产生嫉妒心理呢? 嫉妒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吗?需要我们努力避免吗?如果我正在嫉妒我的朋友,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知道的是,嫉妒情绪的本身是存在进化价值的。对资源进行抢夺是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事情,不管是我们祖先对于食物和居住地的争夺,还是现在我们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与竞争者在抢夺资源。在夺取资源时,不免会在心里暗自与竞争者较劲,也就是所谓的“社会比较”。
所以其实嫉妒本身并不是问题,从古至今,嫉妒就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不分国别,不分年龄,嫉妒就像爱一样,是一种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情绪。
但嫉妒又往往是让人矛盾和挣扎的,它常常会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情绪,尤其是当我们嫉妒的对象是最好的朋友时,这种情绪就变得更加“丑陋”:仿佛整个人处于被两种矛盾力量拉扯的状态,一边谴责着自己,却一边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
事实上嫉妒这种心理,确实更容易对与自己相似的人产生,正因为这些人与我们相似,所以他们的成就更容易刺激到我们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

拿《甄嬛传》里的安陵容来举例子,她出身寒门,把荣获圣宠当成终极目标,但当她没能得到皇上青睐的时候,她当时最好的朋友甄嬛却让皇上一见倾心、赐浴汤泉,这时的安陵容就心生嫉妒,也为此后关系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且嫉妒一旦发生,是会真实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当嫉妒的扳机扣动之后,人们就会形成自循环:会不由自主地更多地关注、并反复回想那个自己嫉妒的人,也会记住更多有关对方的信息,然后发现对方身上有更多值得被嫉妒的地方,从而引发更多的嫉妒情绪。
所以,要如何处理好嫉妒这个看似平常却不太容易接受的情绪,特别是当它发生在极为珍视的友谊里?又该如何运用这种兼具建设性与毁灭性的力量来更好地维护关系,发挥它建设性的一面呢?
首先要承认这个感受是自己的,把控制情绪的主动权还给自己,才能正确地看待嫉妒,进而处理它,来掌控自己的生活。所以应该首先去试着承认“我确实有些嫉妒我的朋友”,而不是忙着否认或者自责。
其次,可以试着与朋友谈论这种情绪。或许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机会,向朋友表达出这样的情感,且尽量使用以“我”为主语的句子,比如“我对你有些嫉妒,因为你每次都能把握时机,而我常常错失” ,而不是使用类似“你运气那么好,让我眼红。” 这样带有攻击性的句子。
其实当我们坦诚了自己的嫉妒之后,就会发现原来大家都有嫉妒别人的地方,或许到时候自己也能听到别人对自己说: “其实我也嫉妒你很多地方,只是你自己没发现自己有那么优秀。”
真正相互学习相互陪伴的好朋友之间也不会因为坦诚了嫉妒的情绪而破裂或变得尴尬,反而因为有了真诚的情感表露,向对方展示了自己的脆弱,朋友之间才能达成和解,并在对方心里种下默契:原来我们的友谊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脆弱。
“我们因为彼此的优秀和吸引才在一起成为朋友,我们身上都有让对方嫉妒的地方,但我们都没必要感到不安,正是因为我们的差异才使我们成为朋友。”
当下次再对朋友产生嫉妒的情绪时,不妨默念这句话,并且告诉自己,嫉妒朋友并不是多么可怕、不能被容忍的事情,正相反,友谊处理得了嫉妒,我们也能够把嫉妒转化为变得更优秀的动力,与朋友,与自己,与世界更好地相处。

参考文献:
[1] 丛祥龙. 情绪调节对不安全型依恋个体友谊嫉妒的改善作用[D].四川师范大学,2022.
[2] 本刊编辑部,苗嘉琳.接纳嫉妒:它没有让我丑陋,还使我更了解自己[J].中学生博览,2021(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