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求你了,可以对我有个好印象吗?”

发布日期:2025-06-19    作者:陈辰/文,张煜培/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有这样一些场景,你可能并不陌生:



对这种模式习以为常的人,通常会被划到“讨好型人格”这个类别。他们不敢拒绝别人的请求,希望所有人都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如果别人对Ta有一点不好的印象,就会感觉全身不自在,甚至不惜长篇大论去做解释。


如果在生活中,你也总是太过在意别人的感受,生怕别人对自己没有一个好印象,难以将“拒绝”说出口,甚至还为他人的错误寻求辩护,把让“所有人都开心”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这篇文章,正是你需要的。


01一起剖析“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就是我们常说的“取悦者”或“好好先生”。如果我是一个即使自己极不愿意也要迎合别人的人,我会说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如果我对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会反对,我也可以说自己是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一点都没有好处吗?非也。讨好型人格的人,在Ta所处的圈子里,往往很受欢迎。在很多人眼里,Ta是一个非常nice的人,打过交道的人都会认为Ta乐于助人、耐心体贴。因此,这样的人在团队里能够得到一些多的机会和周边朋友的帮扶,容易在学业和事业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这样一种好处,也恰恰是它的坏处。他们面对别人的夸奖时,很难能将其看作是一种奖励,反而是一份沉重的负担。他们为了照顾每个人的情绪,让每个人都能感到开心,于是隐藏起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从这样的关系与环境中,他们很难感受到安全感,给生活徒增不必要的烦恼。一个人如果一直处于这样一种讨好的状态下,对自身是没有好处的:一方面会过度揣测会带来自我内心的消耗,做出一些本没有必要的改变;另一方面过度讨好,容易使我们一味地与自己一贯坚持的原则与底线妥协,让人际关系更加脆弱。



02如何走出“讨好型”模式


①询问自己为什么会害怕别人对自己没有好印象

如果是担心失去对方,大可不必,都是陌生人没什么好担心的;如果是担心对方觉得自己不够好,大可不必,自己最好的朋友有那么多不好的习惯,也并没有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如果是担心可能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大可不必,做一个不会拒绝的人好像后果更严重吧!


可见,不讨好别人,其实没有那么多后果。多去做一些主观的判断,少去揣摩别人的心思。逐渐地,你就不会为刻意地迎合他人的喜好而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


②获得好印象的前提,是发自内心的认可

内心强大的人往往会通过主动示弱的方式,寻求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相比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他们打心底里认可了自己,相信自己是有爱与被爱的能力的;他们也不会太恐惧被拒绝,不会把别人的Say no当作是对自己的Say bad。


在别人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不是人生的必须,发自内心的认可才是。


③寻找属于你的价值

讨好型的人更倾向于通过向外寻求,如他人的认可、环境的支持等,以获得内心的满足。而要走出“讨好型人格”的阴影,则需要向内寻找到发自内心的价值感。例如,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写作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去,实现自我价值。当一个人沉浸在这种发自内心的价值感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的依附或讨好,这个人依然可以始终被幸福环绕。



03END


蒋方舟曾在一档节目中谈到自己的“讨好型人格”,里面说到的一句话,令我一直难以忘记: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如果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去打造一个别人喜欢而自己讨厌的人设,

意味着这样吸引过来的人,永远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

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模样;

而不是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去走自己的路吧,别人说什么真的没那么重要。


参考文献:

[1] 向睿洋.“好好先生”是一种病[J].大众健康,2019(11):76-77.

[2] [2]如何克服“讨好型”人格[J].农家参谋,202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