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得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两个人还处在磨合期,经常会发生一些小矛盾。每次找自己的朋友诉苦的时候,大家会跟我一起痛骂对方;但是跟Ta的好朋友说这事的时候,往往都会得到一些带有明显开脱性质的“劝和不劝分”的言论。即使是那种很明显的一方有错的情况,在不同人那里采用同样的讲述方式,得到的也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应对态度。
02
小编一直对这个现象感到困惑不解,直到有一天和室友闲聊的时候,他们问我:“你是‘双标狗’吗?”作为一个向来用2G冲浪的过时老年人,我赶紧上网查了一下这词是什么意思。
原来“双标狗”是指赞成符合自己利益的价值判断或行动,反对或限制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价值判断或行动,并把符合自己的利益或行动强加于人的人。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不一样,“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03
当然,这个“自己”的范围很广,可以延伸到“内群体”。“双标狗”有点类似社交心理学中的“护短”行为,对于自己、家人亲友、所属团体成员所犯的错误给予无条件的庇护,不容许别人对此进行指责、批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最喜欢看的动漫里面就有这样的经典对话:

你看,连动漫人物都忍不住会“双标”,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双标狗”不见得比“单身狗”少。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呢?
04
有个有趣的现象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月晕效应”等,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光环效应”指的是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即一个人的某种品质一旦给人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会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给予好的评价。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旦某个人因为某些特质吸引了我们并最终成为好友,即使后来Ta有些无伤大雅的其他习惯,我们也会给予包容;如果这个习惯发生在另一个陌生人身上,我们很可能就会采用鄙夷、谴责的态度,也就衍生成了“双标狗”。
05
类似的事情在娱乐圈层出不穷,“明星塌房”事件相信各位粉丝都不陌生,可能当初因为Ta跳舞很飒/唱歌很棒/长得好看等原因喜欢上Ta,结果某一天热搜突然爆了,揣着看热闹吃瓜的心态前去一看,结果自己喜欢的明星塌房了。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对家明星身上,你早就化身键盘侠用正义感化对方了,但由于这是你的偶像,你开始慢慢说服自己接受甚至开始为其做辩护,这也就是明星出事之后,我们去看评论区还是能看到很多粉丝在自说自话、安慰他们口中的“哥哥”“姐姐”。

结语
所以,仅仅从观察到的一部分特征出发,来归纳对于这个人的印象,往往就会陷入一种认知偏差之中,这反而不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过程。作为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别轻易做判断。Don't judge eas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