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为什么我们总忍不住——抽卡,启动!

发布日期:2024-08-24    作者:郝玲/文 赵紫茉/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某天深夜,疲惫不堪的你盯着游戏里的抽卡界面,几分钟之后,几个十连抽砸下去,心心念念的角色还是死活抽不出来。于是你鬼使神差地点开充值界面,经过一通操作之后,终于抽到了自己的角色,你落泪了,你满足了,你怀着复杂的心情关上了灯。可你死活睡不着觉,这时候你才意识到,因为刚才的脑子一热究竟充了多少钱进去!现在的你懊悔不已,可是当再次面对卡池保底的诱惑时,你还是再一次点开了罪恶的充值页面。


或许很多玩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充值、抽卡的时候好像毫不心疼,抽完卡心疼到拍麻了大腿。


那么,为何游戏中的抽卡机制会让人这么上瘾呢?


想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斯金纳所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原理:斯金纳箱对抗。


在斯金纳的实验中,箱内有一只小老鼠,在箱子外有一个装食物的盒子由滑杆与箱子链接,老鼠按下开关,就会有食物掉下。很快老鼠就学会了这个操作。随后进行了扩展实验,小鼠按下开关后,食物会随机掉下,小老鼠由于不知道哪一次会掉下食物,便开始疯狂地按开关。


这一现象被称为“部分强化”,即设定掉落的概率,比如设定小鼠按按钮掉落食物的概率是1/10——尽管它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落,但小鼠会因此疯狂按按钮,似乎它确信下一次食物就会掉落一般。


一些类似赌博的抽卡体验似乎就体现了这种程序对心灵的强烈影响: 当玩家点下“抽取十连”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SSR何时出现,但总是相信下次一定就会出。研究表明,固定的奖励是无法刺激后续行为产生的,只有突发而至的奖励才能驱动人类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同样,所以这种心理常常被应用在战斗结束后的奖励与卡牌类游戏的抽卡环节当中。


168E2


抽卡让人上瘾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隐藏着随机性这个杀手,在“开宝箱”“抽奖”“牌类”游戏中,无不隐藏着随机性的惊喜,这也是游戏让人上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得不提的是,在斯金纳箱的另一组实验中,小鼠在食物掉落前如果刚好在进行某些行为,例如转圈、作揖等,这时它们会认为这些动作与食物掉落形成了联系,于是每次按压前,小白鼠还会先做这些附加行为。这与玩家口中的“玄学”相似:夜里三点必中五星、换上角色头像能单发入魂、在抽卡的时候放《好运来》……为抽到心仪的角色,玩家们也是煞费苦心。


而且抽卡机制能够牢牢吸引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总能诱惑你不断地投入成本。比如说你为了抽取一个角色已经攒了半个月的材料,但是最后你用完了所有的材料都没有抽到心仪的角色,那么已经花掉的那些材料就叫做沉没成本(即,已经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你的决策是“抽到角色”,但因为没有抽到,所以花费的材料和“抽到角色”这个目的并不相关)。


在经济学的角度上,沉没成本并不是成本,而是一种心理预期


接着上面的例子,当你花光材料也没能得偿所愿时,这时候你看到页面左上角有一个亮亮的标签,写着“首充优惠10元限时大礼包”的字样,对你来讲1000元可能不愿意花,但是花10元碰碰运气,弥补一下攒了半个月的期待,还是可以接受的。


31BA1


但不幸的是,氪了10元之后你仍然没有抽到角色。好,想必现在的你也明白了,这10元在你没抽到的那一刻也变成沉没成本了。这时候你想着,不能让这10块钱白白浪费啊,而且已经垫了10块钱了,下一抽出的可能性肯定更大,不妨在充一点点?就一点点,下一发肯定出。


好,那么现在在精神沉没成本(半个月的辛苦攒材料)和金钱沉没成本(氪进去的10元钱)的双重加持下,你开始坠入了不断氪金的深渊。


当然,这些理论并不能解释一切,假如当你在玩一款手游,每天像个勤劳的打工者一样跑图刷怪做日常,但忽然某一天你感到了厌倦,对这款游戏没有来地失去了兴趣,那么沉没成本的解释便失效了。


而且归根结底,玩游戏是为了快乐,如果偶尔小氪一下能提高出货的概率,那确实还是很让人开心的,但不顾个人承担能力的氪金,就不值得提倡了。


所以在最后还是要呼吁那些玩抽卡游戏的uus保持冷静,健康游戏,理性氪金,毕竟小氪怡情,大氪伤身嘛。


参考文献:

[1]张轶妹,曹蓉,刘文瑞.管理科学思想史中科学与人文的撞击及嵌合——从如何看待斯金纳与马斯洛的激励理论谈起[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45(12):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