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厌蠢症”犯了究竟是什么意思?

发布日期:2024-08-15    作者:郝玲/文 赵紫茉/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厌蠢”一词前段时间在网络上很火,一些网友会在一些帖子下面评论“厌蠢症犯了”,之后再加上一个无语的表情包。那么“厌蠢”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厌蠢”一般是指对别人的愚蠢行为或无知感到不耐烦或厌烦的情感状态。通常来说,它可能是由于观察到某些人的行为或言语不合常理、无知、缺乏常识或逻辑性等原因而产生的,这种情感状态可能会影响个人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这种情感状态可能源于各种原因,例如个人偏好、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社会经验等等——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人的认知,个人的认知和思维过程可能会影响对于别人的行为或言语的反应。


人的认知包括知觉、思维、记忆、语言和注意力等方面,这些认知过程决定了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理解和反应。如果个人的认知存在偏差或局限性,就可能会导致对于他人的行为或言语产生不耐烦或厌烦的情感反应。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经常被提起的概念:“认知偏见”


1B04E


认知偏见是指在思考、判断和决策过程中,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个人情感或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认知出现偏差或偏见。


换言之,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倾向于找寻、解释、关注和记住与自己先前观点一致的信息,这也是其他认知偏见的根源。比如说一个赌徒在某几轮手气特别好,那么当他在进行下一轮赌局的时候一定会认为“我都赢那么多次了,也不差这一次!”


认知偏见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行为举止以及与他人的交流。


对于认知偏见的形成,原因可以有很多,主要分为个人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个人经验的局限性让人在学习、记忆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限制了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同时个人的情感和动机也会对认知产生影响,我们常说的“帮亲不帮理”就属于这个范畴。


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不同的文化里特定的观念、信仰、价值观等可能会被其他文化视为“正确”的,而对于其他的观点和思想则会产生排斥和偏见,这也会导致认知偏见。


111CF


简而言之,认知偏见会使人按照个人喜好去接受外界信息。当我们持有某种偏见时就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从而导致判断失误,这种判断失误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而导致不良的决策结果。


在上述“厌蠢症”的例子里,虽然导致所谓厌蠢症的原因复杂多样,但一些人可能更加注意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而忽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这种认知偏见可能就导致了对于别人的行为或言语产生不耐烦或厌烦的情感反应。


另外,也有一种情况是个体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也会导致对于别人的行为或言语产生不耐烦或厌烦的情感反应。


当然,对于别人行为或言语的不耐烦或厌烦情感反应是常见的,但对于认知偏见,因为其受到不正确或片面的信息和经验的影响,会导致不客观、不准确的判断和评估。所以更应该了解的是如何应对认知偏见。


B3C1


首先要接受不确定性。认知偏差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对问题或决策的不确定性感到不安,为了回避这种不安,大脑往往会选择相信自己更倾向于选择的信息。所以接受不确定性并由此制定计划是克服认知偏差的第一步:接受我们的思维模式是不完美的,并且知道将错误纳入思考过程才是理性判断的关键。


第二,要考虑他人的观点。可以请有经验或专业知识的人提供反馈,帮助补充自己的知识盲点,并且与他人观点的交流也可以帮助发现自己在推断和决策中可能存在的盲点和谬论。在不同的视角中寻找答案,可以在决策过程中增加全面性和深度,帮助降低认知偏见的风险。


最后,老生常谈的一点是,要学会批判性思考。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总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所以可以通过批判性思考来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通过对关于某件事物的想法和偏见进行反思,并尝试评估它们是否基于现实的证据,也能大幅度减少认知偏见。


在生活中,认知偏见的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即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减少其影响,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申维辰,刘冲.侦查人员认知偏见问题探究[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0,30(02):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