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说我说   >   正文
你说我说

背负原生家庭创伤的我是否可以建立“理想”亲密关系?

发布日期:2023-08-22    作者:谭晨妍/文,栾雅喆/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原生家庭”及“原生家庭的阴影”进入了大众视野。有的人痛斥原生家庭,有的人抱怨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缺陷,有的人埋怨投胎。虽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现在人们谈起原生家庭似乎都是一种不满怨恨、希望逃脱其桎梏的倾向:“它让我在成人后性格方面不够坚强”“它让我不敢奢求新的亲密关系”“人家的原生家庭如此优秀,我竞争不过有我原生家庭的因素”……

 

有的人以此为借口对自身缺陷彻底“摆烂”:不是我的错,全是我原生家庭的错,如果我不是生在那样的家庭,我不会这样的……他们拒绝改变,却还是幼稚天真地希望有“天命之子/女”的“救赎”,这岂不是痴人说梦?

 

也有的知道自己原生家庭的局限性,渴望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却也同时害怕自己的“不完美”会阻碍成年后亲密关系的建立,害怕他人的“不完美”伤害了自己,于是索性选择“封心锁爱”。

 

但是真的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吗?如果带有原生家庭创伤的我们想要找对象,原生家庭“完美”的人才是最好的选择?如何才能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原生家庭其实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而在社会学中,家庭是人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这个“社会化”过程的第一场所。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影响往往体现在社会化中,即父母将他们年轻时代认可的、认为好的概念、思想、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通过教育传递给下一代。

 

社会化往往带有时代烙印,具体可以表现在学业、生活、两性关系等方面,但现实是,父母说往西,孩子偏要往东,这大概是每对亲子成长的必经一环:父母希望你选A专业,认为出来名声地位高,你不选,你要选家里不看好的B,去追寻自己的理想;父母整天提醒你要勤俭节约,你不愿,认为要及时行乐,能花得起就没有必要……

 

其实,父母的“那一套”不受用了以及他们与我们的“对不上线”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爱我们,也不是因为父母有问题,恰恰是因为观念、潮流在这个时代变化极快,父母本身受时代局限,所以他们看上去“不识风趣”“总是和我对着干”。就这个层面来说,社会上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创伤,只是度的问题。


既然完美的原生家庭不存在,那如果我是一个受创伤很重的人,是不是就要去找到一个受创伤没那么严重的、“完美的”、“富有能量和安全感”的伴侣来“修复”我?

 

实际上,有研究发现,回避型男性与焦虑型女性的匹配往往可以负负得正,甚至超过安全型的结合,就像韩剧《就算是精神病但没关系》中受到家庭巨大创伤的男女主的结合那般,两个不完美的人相互扶持着走向美好,最后认识到“对方是彼此的命运。她向他学习,他治愈了她。”对一段亲密关系的渴望并不能使自己像小说爽文里那样,全世界都包容我都爱我,而是我们需要学会进入到一段亲密关系中去“学习”恋爱,这恰恰是走出原生家庭的一个重要途径。

 

真实的恋爱是,我们发现对方和自己都不是完美的人,这段关系戳破原有的幻想,将我们拉回现实生活中。如果幸运遇到可以相互治愈的关系,它将成为内心的动力源泉,支持两人相互依靠,更好地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

 

一个人走出原生家庭的的影响是特别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总是会习惯性地回到旧的轨道上来。而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有碰撞,有不断的交融,有相互的支持和陪伴,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走出来。所以不要去惧怕自己的不完美,也不要嫌弃别人的不完美,有时候两个不完美凑在一起,就变成完美了。

 

那么,怎样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呢?

 

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不意味着永远只做自我反思,对他人亲密关系眼巴巴的,又拒绝亲密关系;也不意味着一定要找到/等到一个非常完美的人才能开始。与其抱怨家庭多么多么对自己不好,不如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学会去应对亲密关系,在不断碰撞中成长。亲子关系中会有争吵、冲突和不理解,恋爱关系中也会有,如何去把控它,找到生活控制感又是人生另外一种挑战。

 

所谓的成长是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不是说有问题才要走出,这其实是每个人从孩子到成人的心灵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每个人的成长都在走出原生家庭。而好的亲密关系,也不是说没有冲突、永远和和睦睦就是好的,相反,有冲突是双方灵魂进一步接触、了解对方的机会。所以有时吵架也好,分手也罢,一定程度上都是好的,因为它让我们更清晰地看清楚了自己,看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看清楚自己哪里好哪里不太好,从身边的那一个人那里,镜像般地看到自己,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我们才能慢慢成长起来,独挡一面。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决定关于我们的很多事情,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和决定大胆走出来,走出那第一步,去寻找内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