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中,当整个地球都在面临同一个困境时,中方的外交发言人曾向所有人展示过一张“断裂的股骨”的图片,并解释道:“在一万五千年前,如果有人断了股骨无法站立,就意味着他无法生存,会被四处游荡的野兽吃掉,或者因为无法觅食而活活饿死。”正当所有人都在思考他这番话的意图时,他继续道,“但是这根股骨愈合了,表明有人将他带到了安全的地方,悉心照料他,为他提供食物和水,并保护他免受野兽的攻击,让他有机会痊愈并存活下来。”
这份生物间的彼此帮助和利他行为让我们的文明保存了下来,也因此生生不息,在这样的中国科幻携中国文化正在如火如荼、艰辛地被从零到有的叙写过程中,网友们的评论“共产主义的火燃起来了”显得尤为突出和振奋人心,也正在此时,不仅存在于艺术创作中,现实生活中的淄博烧烤携带着“好客山东”的共产主义之光也在冉冉照耀着城市文化的动人样貌。
放眼到那些微小的个体,在八大局门口自愿充当志愿者的阿姨们,辛苦地指引着游客们往来的短暂路程;在街边摆摊的奶奶们,将米饭和蔬菜卖到难以想象的低价格,脸上依旧挂满微笑;而本来表情僵硬的小胖,也自信地将自己帅气的一面展现给游客……
帮助别人和将“最好的”留给外地人成为他们心中最美的声音,这些都是氛围极其美好的“利他”行为,而“利他”往往会与“移情”有关,即做出利他行为的人会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他人的身上,此时对方在自己眼中便是携带有自身主观情感的存在;而若是作为旅客第一次来到陌生之地游玩,也会想要快速、好好地与当地融入从而感受民俗,因此对于第一次来游玩的客人,市民们都想要给予他本地的特产与当地人满满的热情,想要其感受到山东朴实而厚重的民风,让家乡“好客”的大旗迎风飘扬。
所有微小个体的努力,都是为了展现家乡的淳朴民风和风土人情,也都在此次汇聚成了淄博在全国人民眼中生动的真诚与好客,形成熠熠闪光的地域文化。追溯这份好客,我们便不禁谈到文化心理。曾著有《美的历程》的李泽厚先生曾发问“何为‘文化心理’?”并尝试以文化心理的结构进行解释,即是指在文化传统的长期塑造下,人们心理中情理结构的特定状态。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此次烧烤的兴起,人民的淳朴真诚、热情迎接外来客人,政府的细心策划与电力、水力产业的相互配合,都是当地人们热情重义、淳朴利他的儒家文化的继承。在这份继承当中,我们看到了集体将个体的热情包裹,在利他的民风中促成一番令人敬佩的文化内核输出。
淄博烧烤的“火”始于学生们被隔离于淄博方舱时所接受的热情招待,待岁月熬过病毒的威胁终归于静好的时刻,学生们又再次返回淄博相约品尝美味,在错时的岁月中彼此成就。淄博市政府也先后写了很多封致市民的信,将“利他”的范围继续扩大,在五一的火热之中,告别仅是一个小小的都市的盛景,而是“劝君游遍齐鲁大地”,“天长海阔,与子成说,淄博一直在这里,一直在努力变得更好。”
我想,淄博之火,并非是如同网红城市般在夜空中绽放璀璨夺目的烟火而后黯淡坠落,而是像有燎原之势的星点,由于一个偶然的契机在暗夜中被更多人看到,看到了这个在山东大地上默默耕耘、怀着淳朴和自强文化默默生根努力着的城市;看到了不只是在烧烤中,在广阔的麦地里,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都有着最执着和坚持不懈的身影,他们的背弯成勤劳的形状,在街巷中的叫卖声,在爷爷奶奶们拥簇着的大集里,都有他们淳朴而热情的声音,在所有这些剪影当中,都蕴着最深切的彼此关照、彼此帮助的文化,这是深藏在我们骨子中的利他文化和对共产主义最简单的畅想。
参考文献
1. 《流浪地球2》电影台词
2. 喻大翔. 论文化心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3).
3. 淄博发布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 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