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心理百科

TED心世界 | 从心理学看性别不平等:无意识偏见

发布日期:2020-10-01    作者:于小斐    编辑:于小斐    浏览次数: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唉,女生就是爱哭,真麻烦”,时间久了很多人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觉得习以为常,认为没什么问题,仿佛哭是女生受委屈时的特权一般,但有一句话同样进入大众的视线:“身为一个男人就该有男人的样子,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同样的行为表现在不同性别的两个群体,人们的反应可真是不太相同呀。



在之前的TED演讲中,珍妮特·克劳福德也曾提到性别差异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她在旧金山机场的一次经历开始说起。在珍妮特等航班时,她的对面坐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性,这位女性化了浓浓的妆,看上去前几天刚做了不错的美甲,穿了一件暴露的短上衣并向上缩着,正好露出一个挺花俏的脐环,所以当她起身登机时,那本她一直在读的天使投资基础一下子就让珍妮特惊住了,这是不是有些讽刺呢?

其实这种对性别的偏见在生活中并不稀奇,比如珍妮特提到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科学时曾是被性别歧视的攻击对象,比如三十年过去了,性别不平等却仍旧未能成为过去,再比如直到现在社会上依然有显著的性别收入差距,社会顶端的女性依旧惊人地少,财富杂志五百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只有5%是女性,国会只有8%是女性,即便女性占了总人口的51%。奇怪的是人们在讨论性别是否平等时的耐心越来越少了,这在网络上尤为显著,任何关于性别议题的网络讨论中,评论总是充满辱骂性的,粗俗的,甚至还有暴力的言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评论都漏掉了这一主题中一个重要却不可见的因素——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无意识的性别偏见,这些偏见引导着本意善良的男人和女人们去无意识地延续加深性别偏见的现状。所以直到整个社会都明白了这一现象,否则我们就永远是维持不平等和歧视的不自觉的帮凶。



所以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形成偏见的大脑思维过程:偏见是如何出现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是经过有意识并且理性的考虑过程才做出每天的所有决定,按照这个逻辑,一个人很难做出与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事情。但事实上有意识的决策在人的大脑活动中仅占一小部分,你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只依赖这一部分大脑去接受处理海量的信息并形成反应。事实上,人的大脑会一直搜索重复出现的模式,它会把这些模式认为是“标准行为”储存起来。虽然这在大多数时间是行得通的,但大脑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辨别环境所提供信息的效用,甚至是准确性。当进行性别方面的内隐联系测试时,要求被试把一些特定的词语和男人或女人的图片联系在一起,当这些被要求做出的匹配联系和你的无意识联系一致时,你就能更迅速地完成这些任务,并且犯更少的错误。测试后的结果表明,大多数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把领导、强大,保护性这一类词分配给男性,把脆弱的、情绪化、养育分配给女性的时候都会更容易些。

那么这些偏见究竟来自哪里,或者说这些联系都存在于哪里呢?

当人们从网络上搜索一个职业,前面加上“男”或“女”的修饰词,出现的内容本身便存在着偏见。这些偏见出现在标题上,网页背景中,搜索图片里,人们的大脑在无意识地运用媒体传递的图像去推测一个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些无意识偏见不仅滋生歧视,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选择,它会影响人们和谁分享什么以及向谁询问意见的决定,比如谁应该做家务,谁做了家务应该得到表扬的假设。所以说偏见无处不在,它出现在我们对领导力的定义中,出现在脆弱和分享功劳被当作弱小,占据空间和个人野心被视为强大的观念中。



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性别偏见呢?

珍妮特提到,人本身是促成偏见的环境的创造者和消费者,如果人们自己能够明白,自己本身也是有偏见的,那么就更可能把这场对话从单方面的指责和羞辱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成为所在环境的敏锐的观察者,常怀好奇心,观察那些你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使其成为一种日常实践并用它来推动探索。当你看到偏见或者是推动偏见的环境时,说些什么让大家一同讨论,在自己能够的情况下,尽量去改变它。

当然啦,性别平等并不是任何一个女人的问题,因此仅有女性参与到塑造未来世界的行动中是不够的,男性的支持同样重要。因为性别不平等不是任何人的责任,但是解决问题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