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享受安逸,希望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安逸真的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吗?演讲者Bill Eckstrom提出了反对意见:“让你感到舒适的东西会毁了你。只有在一种不舒服的状态下,你才能不断地成长。”
与大多数人一样,Bill曾经满足于当下,有着稳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然而就在人生一帆风顺之时,他被老板炒鱿鱼了。失去工作虽然在一时之间给他带去了不安与焦虑,但现在的他更感激这次跌落谷底的经历,因为这逼着他离开舒适圈寻找到更好的人生。
Bill用“成长圈”的概念来解释了为什么不适的环境能让人成长,成长圈代表了促进或阻碍成长的生活环境,他将成长圈分为四部分——停滞区、混乱区、秩序区与复杂圈。
停滞区(stagnation)代表着低效率和慢速成长的环境,它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行动力与创造力。假如我们是一条鱼,那么停滞区就是鱼缸,我们会在吃饱喝足的自满与安逸中慢慢死去。混乱区(chaos)同样代表着低效。混乱可能是由内部或外部的事件或条件引起,就好像我们无法预见一场地震或是染上疾病,混乱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预见性。
停滞区的旁边是一种世俗认定的理想环境——秩序区(order)。在秩序区中,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有把握,在熟悉、熟练和可预见性中找到了舒适感。重复性的生活限制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最终也将导致我们停止成长。
成长只会在不舒服的状态下才会发生,复杂圈(Complexity)的生活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复杂意味着秩序的改变和结果的不可预测,这种不可预测会让我们感到不安与不适。尽管我们的本能会排斥不适感,拒绝前行,但我们必须承认复杂更具有挑战性、更能让人成长并且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因此,为了成长,我们需要复杂化的生活。复杂化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寻得:首先,正如Bill被解雇那样,我们可能会被周围的环境改变生活状态,这时我们需要从过往的经历中总结经验,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将其视作突破自我的机会,而不是一味抱怨逃避。其次,他人也会为我们制造更有挑战性、更加复杂的情境,比如长辈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发布更困难的作业。他人对我们生活适度的干预和逼迫能让我们从秩序和安逸中走出来。最后,如果我们的环境足够安稳,我们周围的人足够佛系,那么或许我们需要自己逼迫自己走出舒适的秩序区,去尝试新事物,去尝试着打破秩序。
最后,Bill提到了Serene Jones博士所说的一句话:“秩序的外壳遮盖了渴望蔓延出去的荒野,并教导我们生活不是为了我们所想的那样而被创造的。”在荒野之中,我们才能真正学到别人无法知道的东西,试着挑战自己突破秩序与舒适,我们才能真正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