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心理百科

师说 | 如何理解购物节之后的“空虚感”

发布日期:2021-06-21    作者:高媛媛/文 栾雅喆/图    编辑:袁辉    浏览次数:

在购物节剁手之后,望着清空的购物车,兴奋感逐步褪去,在接下来几天陆续收包裹、拆包裹的重复活动之后,看着辛苦来的货,你陷入沉思:这这这……这是我要的吗?它们来到眼前的时候,怎么好像没有在网上看着香呢……于是更深的反思出现:的不是货,是寂寞!在短暂享受网上筛选、下单的瞬间满足,以及头脑想象得到过程的快感之后,沉重的现实摆在面前:如何安置这些有用或没用的东西?如何面对新一轮的空虚寂寞冷?如何面对由于乱剁而带来的内疚感?如何面对迅速缩水的银行卡余额带来的落寞以及花呗账单带来的惊恐……今天我们就从认知上来理解这些现象的产生。


E352


也许你会说,理解了也并没有什么用。但对一个状况的相对清楚的认知,虽然不能帮助我们完全杜绝今后此类现象的发生,却能有效降低复发程度。毕竟,反思的生活,还是值得一过的。

 

1

商品经济大环境的造就。没有需求就制造需求!在商品经济如此强大的背景下,在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荷包捂不严是正常的。从商品研发到促销导购,商家整天在设计、挖掘、制造、生产我们的需求,同时又在精心设计填补需求的物品。所以,面对这张商品经济的大网,我们或手足无措或有措,但多多少少都会中招。不过从整体发展来看,这,不足挂虑。

 

2

自己找的 奶头乐。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学业/工作、人际、家庭……处处都是压力来源,步步都要小心经营。没有人喜欢辛苦的生活,没有人喜欢痛苦的感受,于是自然会想逃避到幻想的世界里,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平台、网购平台)填满生活,转移注意力,消减负面情绪,钝化思维感触,降低对现实的关注度和有效思考能力。但如果缺乏相应的自我觉察和管理,一时的逃避就会成为长久的麻痹。(注:奶头乐理论据说是由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最早出现在《全球化陷阱(Die Globalisierungsfalle: Der Angriff auf Demokratie und Wohlstand)》一书中。)

如果说前两项是普遍化原因的话,那后面这两点就是个体化原因了。

 

3

口欲期滞着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婴儿处于口欲期(一般到1岁左右)时,若需求没有充分被满足,就很有可能会在心理发展上固着在这个阶段,在成年后仍然表现出贪欲、爱吃、叨叨等与嘴巴有关的特点,表达的是将被吃的事物与自身融于一体,真正使自己获得其滋养的愿望。这种固着与指向生死的基本焦虑有关。如果能够被父母充分关爱,需要被满足,焦虑就会低,反之则会高,表现在后期就是孤独空虚感强、无名状的焦虑盘旋,甚至经常体会到无意义感。商品经济环境下的买买买制造的填塞幻想,给这部分人提供了虚假获得感,仅仅是购买行为本身就象征性地满足了他们的空虚感,被充分填塞的瞬间快感则有效暂缓了焦虑感;而且在这样的看似基于爱的满足感获得之后,也有了生命被点燃的存在感。从这个意义上看,剁的不是货,而是爱!

 

1343E


4

音体美等爱好的缺失。娱乐项目单一,社交技能不足,缺乏高层次追求,更别提精神欢愉了,于是无聊是这些人的口头禅,似乎唯有剁手以及剁来货之后的炫耀性交往才能将生活变成有聊。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也是一个值得反思的事情。

当然,生活是美好的,物品是丰富的,有实际生活需要,购物获得物品的功能性满足,不在此例。但如果你是前文所说的剁手党618,我要管住我的双手……),或者购物动机是本文所提及的种种,那或许这是一次反思、然后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