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这天,“IM·MI”校园定向挑战赛在校园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18号楼的一隅,一场以减压放松为主题的艺术表达体验沙龙在悄然进行着。
来参加沙龙的多数为研究生,有正在经历同伴比较压力的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有正面对毕业压力和迷茫的研究生三年级学生,还有日常经受科研压力的博士生。
与之前参加沙龙的本科生相比,研究生们的压力普通又特殊:一样是因为学业、同学关系、未来发展这些问题而感受到压力,但又因为研究生的身份,让这些压力也变得不普通。与本科生时的自己相比,研究生的自己因为身份的变化,无形中也给自己增添了额外的期待和压力,好像因为“研究生”的这层身份,应该是个大人了,不应该再出现某些问题了。同时,任务相对集中的研究生生活也因为单一的任务而变得单调。同样是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被挤压,研究生任务的单一性让生活的丰富性骤然下降,精神空间也变得单调和狭窄。
儿科医生、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过渡性空间,它是在外在客观现实和内在主观现实之外的第三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现实与幻想相互交织,现实在“约束”着幻想,幻想在丰富着现实,承载了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力。所以人们能够玩各种扮演和玩具游戏,所以人们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所以人们能够“解读”各种先人遗留下来的文化作品。
如果一个人更多地生活在客观现实中,缺少主观现实的幻想,那么他的生活大概是这样的:终日忙忙碌碌在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中,只是“完成”,没有“享受”,缺少了对任务的激情和创造性,这样的生活必然是有压力的、身心俱疲的。而如果一个人更多地生活在主观现实中,缺少客观现实的支撑,那么他的生活大概是这样的: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任务都在幻想中完成,现实中缺少或没有行动力和进展,不敢戳破虚幻的泡沫。而只有两者兼具,我们的生活才能是有体验感的、享受其中的,精神也是自在的、有创造力的。
沙龙中各种艺术表达的形式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身体放松和正念扎根提供了平静和通往内心世界的机会。正如很多同学在分享沙龙的收获中提到的,“使心情放松,回归宁静”;“感觉平静就是最大的帮助”;“有烦心事了可以静下来冷静的理一下事情的本因,找到解决的办法会让人心情愉悦”。很多时候,让我们感到有压力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事情所带来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本身又会产生更大的压力。换句话说,当我们“状态”好时,原本觉得有压力的事情也觉得没有那么大压力的、是可以面对和解决的了;但当我们“状态”不好时,即使是外出拿快递这样很简单的小事,也会觉得很有压力。
而涂鸦和拼贴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让我们能够拓展精神空间,与自己对话,重新获得力量。所以,同样主题的涂鸦和拼贴,有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我们有能力自己去消化压力”,有人“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放松了身心”,还有人“感受到自己两面性的回归和真实,能够自己坦诚面对内心的自我,从而达到平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里面藏着一些因为困难而被故意忽略但却影响很大的“问题”,也藏着一些持续发挥作用但总被自己忽视的“力量”。所以通过简简单单的涂鸦和拼贴,我们看到了需要被好好照顾的“自己”,看到了自己潜藏的无限可能。
更重要的是,这些艺术表达的形式,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施行的。我们需要在烦扰的日常生活中给自己留下一方自在的空间,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也不需要太复杂的材料,简简单单的一支笔、一页纸,就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