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心灵专题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资讯

公共卫生学院“走进心灵”系列讲座之“恋爱与婚姻——从心动到承诺的旅程”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4-25    作者:许潆月/文,许潆月/图    编辑:学生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23日上午,公共卫生学院辅导员于树增老师以"恋爱与婚姻——从心动到承诺的旅程"为主题,为研究生带来一场关于婚恋观的心灵讲座。在趵突泉校区济众厅,于老师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及自身经历,与学生探讨了从爱情到婚姻的成长路径和有关问题,现场互动热烈,掌声不断。



从"三元论"到"八互原则":科学解码婚恋关系

讲座中,于老师以罗伯特·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切入,通过"亲密、激情、承诺"三要素的组合分析,阐释了两性之间不同情感形态的特点,并结合《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法律条款,对比了爱情与婚姻的本质差异。"婚姻是制度化的契约,而爱情是流动的情感体验。"于老师指出,两者需通过"深度沟通、共同目标、接纳包容"实现动态平衡。他特别提到周恩来夫妇践行的"互尊、互学、互信、互爱、互帮、互勉、互商、互谅"八互原则,强调平等与责任是婚恋关系的基石。



时代变迁下的婚恋困惑:从"诗经"到"不想结婚"

针对当代年轻人"恐婚"现象,于老师梳理了从《诗经·关雎》到现代婚姻观念的演变脉络。"古代婚姻侧重家族利益,现代婚姻追求个人幸福,但压力也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契合。"他援引《民法典》新规,分析婚姻自由与责任并存的现状,并结合学生关注的"毕业季分手""闪婚闪离"等现象,提出"爱情需考虑现实问题,婚姻需要经营智慧"的观点。现场学生纷纷表示,讲座干货满满非常实用,既解答了理论困惑,又提供了处理情感矛盾的实用方法。


"两性关系的重点不在于追求完美状态,而是共同成长"

在互动环节,于老师以"过来人"身份分享经验:面对冲突时,应避免"冷暴力",学会沟通表达自我需求;日常可通过"定期关系检查""创造性约会"保鲜情感;并且结合自身实际,为同学们提出三点经验,同学们颇受启发。



本次“走进心灵”讲座以科学视角与人文关怀相融,为公卫学子搭建了理性认知婚恋关系的思想桥梁,引导大家以辩证思维审视情感抉择中的“理想”与“现实”,积极树立健康理性的婚恋观。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围绕"爱情与面包""异地婚姻"等问题同于老师展开热烈讨论,本次活动通过深度探讨帮助学生在情感认知与现实抉择中建构心理弹性,为未来处理亲密关系中的不确定性提供了认知锚点,为构建和谐两性关系、涵养社会文明生态注入正向能量。